图书简介:
第1章 总叙 1
第2章 入则孝 5
2.1 父母呼 应勿缓 6
2.2 父母命 行勿懒 9
2.3 父母教 须敬听 12
2.4 父母责 须顺承 14
2.5 冬则温 夏则 17
2.6 晨则省 昏则定 19
2.7 出必告 反必面 21
2.8 居有常 业无变 23
2.9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25
2.10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27
2.11 亲所好 力为具 29
2.12 亲所恶 谨为去 32
2.13 身有伤 贻亲忧 34
2.14 德有伤 贻亲羞 36
2.15 亲爱我 孝何难 38
2.16 亲憎我,孝方贤 40
2.17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43
2.18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45
2.19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48
2.20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50
第3章 出则弟 52
3.1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53
3.2 财物轻 怨何生 56
3.3 言语忍 忿自泯 58
3.4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61
3.5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63
3.6 称尊长 勿呼名 65
3.7 对尊长 勿见能 68
3.8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70
3.9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72
3.10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74
3.11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76
3.12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78
3.13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79
第4章 谨 82
4.1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83
4.2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85
4.3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87
4.4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89
4.5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90
4.6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93
4.7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95
4.8 步从容 立端正 97
4.9 揖深圆 拜恭敬 98
4.10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99
4.11 缓揭帘 勿有声 101
4.12 宽转弯 勿触棱 102
4.13 执虚器 如执盈 104
4.14 入虚室 如有人 105
4.15 事勿忙 忙多错 107
4.16 勿畏难 勿轻略 108
4.17 斗闹场 绝勿近 110
4.18 邪僻事 绝勿问 112
4.19 将入门 问孰存 113
4.20 将上堂 声必扬 115
4.21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117
4.22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118
4.23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120
第5章 信 122
5.1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123
5.2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125
5.3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126
5.4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127
5.5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129
5.6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130
5.7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131
5.8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133
5.9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则警 135
5.10 惟德学 惟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136
5.11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138
5.12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140
5.13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142
5.14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144
5.15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146
第6章 泛爱众 149
6.1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150
6.2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152
6.3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155
6.4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157
6.5 勿谄富 勿骄贫 159
6.6 勿厌故 勿喜新 160
6.7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162
6.8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163
6.9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165
6.10 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167
6.11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169
6.12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171
6.13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172
6.14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174
6.15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176
6.16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177
第7章 亲仁 180
7.1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181
7.2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183
7.3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184
7.4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186
第8章 余力学文 188
8.1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189
8.2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191
8.3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192
8.4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193
8.5 宽为限 紧用功 功夫到 滞塞通 195
8.6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196
8.7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198
8.8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199
8.9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201
8.10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203
8.11 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205
8.12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206
展开
出 版 说 明
1. 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定位及培养目标
营造优良的文化育人环境,培养优秀的中华传统美德,为学生心灵找到宁静的土壤,是学校开展文化经典教育的目标。为此,我们以“经典伴我成长,国学浸润心灵”为主题开发了中华文化经典教育教材。核心理念就是以国学经典为载体,以诵读经典为依托,以经典培训讲座和国学课堂为核心,以文化活动为保障,推广和传承中华文化,全面开展文化建设,推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2. 课程教学应达到的总体教学要求
学校推广中华文化,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基本的文化经典、文化常识,树立基本的文化理念,而且要从点点滴滴的生活实践中培养礼仪美德和行为规范。中华文化经典教育教材本着“立德为先,育人为本”的原则,先从《弟子规》入手,让学生明白做人做事的基本礼仪和规范。再以《三字经》深入,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懂得民族文化的渊源和精髓。继续以《论语》深化,深入细致地剖析儒家思想,在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等方面影响和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文化素养、道德品质。接着以《大学》解读人生,为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确立把握方向,继而提升他们生活的质量,促使他们对生命价值进行思考。并辅之以《百家姓》、《千字文》、《朱子治家格言》、《孝经》、《道德经》、《中庸》、《古文观止》等文化经典,让学生对中华经典文化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教材诵读环境熏染,通过有主题活动浸润,通过期刊和广播影响,通过课堂和培训解读,为学校全面开展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完善健全的人格。
3. 课程教学要求
本教材作为学校中华文化经典教育晨读课程,每天一节,细品慢读,辅之活动开展,交流反思,一年时间,定会对学生修养身心,提升思想境界有所帮助。本教材也可作为职业基础课或职业拓展课教程,酌情定出每周上课节数,配以教师讲解,学生和教师共同成长。当然本教材也可以作为中小学校国学课及晨读辅修课或选修课,也可作为企业培养员工团队意识或职业道德的教材。本书内容全面,各类学校在推广时可根据本校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上课内容。在使用中,最好是每天诵读二次经典原文,之后再配以顺序讲解,适时增加拓展内容。
中华文化经典教育教材,是作者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八年来奉献读者、回报社会的倾心之作,希望有缘读到此书的人能够接受传统、继承传统,因为那是深植于我们心灵深处的厚重的文化血脉,一个有思想渊源,有根的民族才会在未来的路上走得越来越远。也希望有缘读到此书的人能在接受和继承的基础上进行突破和创新,推动中华文化继续发展,因为与时俱进,与时偕行一直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特色,唯有这样,华夏民族才生生不息,延续至今。炎黄子孙都应以传统文化思想为根基,学好专业技能,建构德行和技能双修的核心价值理念,成为当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序 言
——致亲爱的读者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我国儒家经典文化的启蒙教材,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取材于《论语学而篇》第六章中“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意,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七个部分,共计1080个字,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的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尽管《弟子规》年代久远,对生活在当下的现代人来说,它仍具有非常真实的贴近生活的教育意义,是启蒙儿童养正开慧,教育学生养成良好思想行为规范的最优秀的教材。
“少年若天成,习惯成自然。”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学校国学文化教育的目标。《弟子规》原文是中华古典文化的精华,本书主要就《弟子规》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方面进行解析,具体讲解《弟子规》经文背后隐含的深刻道理,就人们生活中言谈举止、行住坐卧、生活习惯、饮食起居等方面如何受到他人的认可和欢迎加以阐述。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国学经典浩如烟海。学习国学文化首先要精准地从中加以选择。针对学生思想单纯、品性善良,我们从养成习惯的角度,选择可操作性强的、内容简单明了、适合学生身心特点及接受能力的篇章《弟子规》作为诵读教材的第一篇章,从浅入深形成教材。国学经典对于现代人来说,年代久远,读音不能准确掌握,因此在版本上使用汉语拼音为经典注音,从而让学生正确读诵。为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经典,我们按照《弟子规》所阐述的内容,按原文体现的事例分节,从原文、译文、注释、拓展故事、评析、思考及名言欣赏等几个方面准确、合理解析经文,便于读者理解经典,给读者搭建一座全面了解《弟子规》的桥梁。
【原文】尊崇原文。
【译文】按照《弟子规》本身原意解读原文。
【注释】对于原文中的字、词及引申的含义予以解释。
【拓展故事】结合原文,讲述经典故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义。
【评析】对经典原文和故事内涵予以剖析,传递《弟子规》潜藏哲理及其现实意义,帮助读者理解经典。
【思考】与现代工作、生活相结合,理性思考当下人们应该具有的品德和行为意识,并对理解原文中可能存在的困惑加以引申并解读,力求让读者更深刻理解经典。
【名言欣赏】对本节内容的补充,拓展读者视野,有助理解经典。
本书面向学生及国学教育的教师,当然也非常适合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家长和企业员工,完全可以运用于企业早训、亲子教育等方面。因此,我们不仅采用注音版,而且将《弟子规》做成按自然体例体现的事件来编写,可操作性极强,对背诵经典、理解经典、落实经典及培养国学素养都大有裨益。《弟子规》列为中华文化经典教育教材的第一本,诵读仍是理解和厉行的基础,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读者要想学好,必须每天至少读一遍,读时要不急不缓,时间在8—10分钟左右为宜,“凡道字,重且舒,勿疾急,勿模糊”,太慢太快都不足以领会原文深刻含义。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背诵、理解和落实。
本书由沈阳市汽车工程学校传统文化教育课题组老师编写,具体分工如下:
本书由何秀丽担任主编,张维军担任副主编。其中,第一、二、三章由何秀丽负责编写,并负责全书策划、大纲编制。第四章由洪丽编写1~11节初稿,王玲改写1~5节,张维军改写6~10节,宋晓敏编写11~23节。第五章由孙洋编写1~7节,王玲编写8~15节。第六章由李晓勇编写。第七章由赵艳华编写。第八章由马玮编写1~6节,张维军编写7~2节。全书插图由杨海燕绘制。全书由何秀丽和张维军统稿和校对。另外,陈丽君、刘宝华、唐宇、王旸兴等同志参与了本书的策划和整理工作。
以上老师都是辛苦工作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他们利用了大量的业余时间参与本书的编撰和统理的过程中,笔耕不辍,乐在其中,在此,对各位老师的辛苦付出表示由衷地感谢,对各位老师家属的鼎力支持也表示感谢。
在此,感谢沈阳市汽车工程学校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和理解,他们为本书的编著和出版提供了丰富的真实故事。
本书在编写和整理的过程中,笔者深深感到,弟子规就是一件照澈心灵的宝鉴,它鞭策行为,激励成长,直击心灵。我们仿佛看到一位目光深遂、表情慈爱、体态庄严的儒家大哲,穿越时空,从古老走来,它与时俱进,在现代生根,它洞悉世间万物规律,考量世态人情,看破人心思想。穆穆儒者,於缉熙敬止。它让我们不得不静下心来,毕恭毕敬,细细品读,切磋琢磨。但愿流淌于笔尖的文字,如新鲜的血液注入身体,给每一根筋脉和细胞以活力。但愿我们的努力也能带给同样怀古论今、同样寻求发展、对未来充满期待的您一些启示。传承文化是炎黄子孙共同的责任,进步发展是当代儿女的担当,如何在传承中寻求发展,在进步中蕴含文化,是走在当下时代的我们应该好好思考的话题。
《弟子规之智慧人生》是我们在传承文化八年来的一点感悟和思考,由于编者水平有限,编写中难免会有疏漏之处,书中观点也仅是一家之言,期待和大德学者共同商榷。书中拓展故事参考了大量儒者和传统文化推广者及网上流传的资料,在此要特别感谢,正所谓道不远人,志同道合可以横亘千里,纵行八方而不孤独,感谢在传承经典文化、厉行传统美德路上的每一位师长。当然,本书中如有引用不当之处,敬请交流告之,以期修正,以飨读者。
何秀丽于沈阳
2013年8月
注音版《弟子规》原文
dì zǐ ɡuī
弟 子 规
zǒnɡ xù
【总 叙】
dìzǐɡuī shènɡrénxùn shǒuxiàotì cìjǐnxìn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fànàizhònɡ érqīnrén yǒuyúlì zéxuéwén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rù zé xiào
【入 则 孝】 (列举20件事)
fùmǔhū yìnɡwùhuǎn fùmǔmìnɡ xínɡwùlǎn
1.父母呼 应勿缓 2.父母命 行勿懒
fùmǔjiào xūjìnɡtīnɡ fùmǔzé xūshùnchénɡ
3.父母教 须敬听 4.父母责 须顺承
dōnɡzéwēn xiàzéjìnɡ chénzéxǐnɡ hūnzédìnɡ
5.冬则温 夏则凊 6.晨则省 昏则定
chūbìgù fǎnbìmiàn jūyǒuchánɡ yèwúbiàn
7.出必告 反必面 8.居有常 业无变
shìsuīxiǎo wùshànwéi ɡǒushànwéi zǐdàokuī
9.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wùsuīxiǎo wùsīcánɡ ɡǒusīcánɡ qīnxīnshānɡ
10.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qīnsuǒhào lìwéijù qīnsuǒwù jǐnwéiqù
11.亲所好 力为具 12.亲所恶 谨为去
shēnyǒushānɡ yíqīnyōu déyǒushānɡ yíqīnxiū
13.身有伤 贻亲忧 14.德有伤 贻亲羞
qīnàiwǒ xiàohénán qīnzēnɡwǒ xiàofānɡxián
15.亲爱我 孝何难 16.亲憎我 孝方贤
qīnyǒuɡuò jiànshǐɡēnɡ yíwúsè róuwúshēnɡ
17.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jiànbúrù yuèfùjiàn háoqìsuí tàwúyuàn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qīnyǒují yàoxiānchánɡ zhòuyèshì bùlíchuánɡ
18.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sānɡsānnián chánɡbēiyè jūchùbiàn jiǔròujué
19.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sānɡjìnlǐ jìjìnchénɡ shìsǐzhě rúshìshēnɡ
20.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chū zé tì
【出 则 弟】(列举13件事)
xiōnɡdàoyǒu dìdàoɡōnɡ xiōnɡdìmù xiàozàizhōnɡ
1.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cáiwùqīnɡ yuànhéshēnɡ yányǔrěn fènzìmǐn
2.财物轻 怨何生 3.言语忍 忿自泯
huòyǐnshí huòzuòzǒu zhǎnɡzhěxiān yòuzhěhòu
4.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zhǎnɡhūrén jídàijiào rénbúzài jǐjídào
5.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chēnɡzūnzhǎnɡ wùhūmínɡ duìzūnzhǎnɡ wùxiànnénɡ
6.称尊长 勿呼名 7.对尊长 勿见能
lùyùzhǎnɡ jíqūyī zhǎnɡwúyán tuìɡōnɡlì
8.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qíxiàmǎ chénɡxiàjū ɡuòyóudài bǎibùyú
9.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zhǎnɡzhělì yòuwùzuò zhǎnɡzhězuò mìnɡnǎizuò
10.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zūnzhǎnɡqián shēnɡyàodī dībùwén quèfēiyí
11.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jìnbìqū tuìbìchí wènqǐduì shìwùyí
12.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shìzhūfù rúshìfù shìzhūxiōnɡ rúshìxiōnɡ
13.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jǐn
【谨】(列举23件事)
zhāoqǐzǎo yèmiánchí lǎoyìzhì xīcǐshí
1.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chénbìɡuàn jiānshùkǒu biàn niàohuí zhéjìnɡshǒu
2.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ɡuānbìzhènɡ niǔbìjié wàyǔlǚ jùjǐnqiè
3.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zhìɡuānfú yǒudìnɡwèi wùluàndùn zhìwūhuì
4.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yīɡuìjié búɡuìhuá shànɡxúnfèn xiàchènjiā
5.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duìyǐnshí wùjiǎnzé shíshìkě wùɡuòzé
6.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niánfānɡshào wùyǐnjiǔ yǐnjiǔzuì zuìwéichǒu
7.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bùcónɡrónɡ lìduānzhènɡ yīshēnyuán bàiɡōnɡjìnɡ
8.步从容 立端正 9.揖深圆 拜恭敬
wùjiànyù wùbǒyǐ wùjījù wùyáobì
10.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huǎnjiēlián wùyǒushēnɡ kuānzhuǎnwān wùchùlénɡ
11.缓揭帘 勿有声 12.宽转弯 勿触棱
zhíxūqì rúzhíyínɡ rùxūshì rúyǒurén
13.执虚器 如执盈 14.入虚室 如有人
shìwùmánɡ mánɡduōcuò wùwèinán wùqīnɡlüè
15.事勿忙 忙多错 16.勿畏难 勿轻略
dòunàochǎnɡ juéwùjìn xiépìshì juéwùwèn
17.斗闹场 绝勿近 18.邪僻事 绝勿问
jiānɡrùmén wènshúcún jiānɡshànɡtánɡ shēnɡbìyánɡ
19.将入门 问孰存 20.将上堂 声必扬
rénwènshuí duìyǐmínɡ wúyǔwǒ bùfēnmínɡ
21.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yònɡrénwù xūmínɡqiú tǎnɡbúwèn jíwéitōu
22.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jièrénwù jíshíhuán hòuyǒují jièbùnán
23.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xìn
【信】(共列举15件事)
fánchūyán xìnwéixiān zhàyǔwànɡ xīkěyān
1.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huàshuōduō bùrúshǎo wéiqíshì wùnìnɡqiǎo
2.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jiānqiǎoyǔ huìwūcí shìjǐnɡqì qièjièzhī
3.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jiànwèizhēn wùqīnɡyán zhīwèidì wùqīnɡchuán
4.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shìfēiyí wùqīnɡnuò ɡǒuqīnɡnuò jìntuìcuò
5.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fándàozì zhònɡqiěshū wùjíjí wùmóhū
6.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bǐshuōchánɡ cǐshuōduǎn bùɡuānjǐ mòxiánɡuǎn
7.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jiànrénshàn jísīqí zònɡqùyuǎn yǐjiànjī
8.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jiànrénè jínèixǐnɡ yǒuzéɡǎi wúzéjǐnɡ
9.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则警
wéidéxué wéicáiyì bùrúrén dānɡzìlì
10.惟德学 惟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ruòyīfú ruòyǐnshí bùrúrén wùshēnɡqī
11.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wénɡuònù wényùlè sǔnyǒulái yìyǒuquè
12.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wényùkǒnɡ wénɡuòxīn zhíliànɡshì jiànxiānɡqīn
13.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wúxīnfēi mínɡwéicuò yǒuxīnfēi mínɡwéiè
14.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ɡuònénɡɡǎi ɡuīyúwú tǎnɡyǎnshì zēnɡyìɡū
15.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fàn ài zhònɡ
【泛 爱 众】(共列举16件事)
fánshìrén jiēxūài tiāntónɡfù dìtónɡzài
1.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xínɡɡāozhě mínɡzìɡāo rénsuǒzhònɡ fēimàoɡāo
2.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cáidàzhě wànɡzìdà rénsuǒfú fēiyándà
3.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jǐyǒunénɡ wùzìsī rénsuǒnénɡ wùqīnɡzī
4.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wùchǎnfù wùjiāopín wùyànɡù wùxǐxīn
5.勿谄富 勿骄贫 6.勿厌故 勿喜新
rénbùxián wùshìjiǎo rénbùān wùhuàrǎo
7.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rényǒuduǎn qièmòjiē rényǒusī qièmòshuō
8.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dàorénshàn jíshìshàn rénzhīzhī yùsīmiǎn
9.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yánɡrénè jíshìè jízhīshèn huòqiězuò
10.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shànxiānɡquàn déjiējiàn ɡuòbùɡuī dàoliǎnɡkuī
11.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fánqǔyǔ ɡuìfēnxiǎo yǔyíduō qǔyíshǎo
12.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jiānɡjiārén xiānwènjǐ jǐbúyù jísùyǐ
13.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ēnyùbào yuànyùwànɡ bàoyuànduǎn bàoēnchánɡ
14.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dàibìpú shēnɡuìduān suīɡuìduān cíérkuān
15.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shìfúrén xīnbùrán lǐfúrén fānɡwúyán
16.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qīn rén
【亲 仁】(共列举4件事)
tónɡshìrén lèibùqí liúsúzhònɡ rénzhěxī
1.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ɡuǒrénzhě rénduōwèi yánbúhuì sèbúmèi
2.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nénɡqīnrén wúxiànhǎo dérìjìn ɡuòrìshǎo
3.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bùqīnrén wúxiànhài xiǎorénjìn bǎishìhuài
4.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yú lì xué wén
【余 力 学 文】(共列举12件事)
búlìxínɡ dànxuéwén zhǎnɡfúhuá chénɡhérén
1.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dànlìxínɡ bùxuéwén rènjǐjiàn mèilǐzhēn
2.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dúshūfǎ yǒusāndào xīnyǎnkǒu xìnjiēyào
3.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fānɡdúcǐ wùmùbǐ cǐwèizhōnɡ bǐwùqǐ
4.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kuānwéixiàn jǐnyònɡɡōnɡ ɡōnɡfūdào zhìsètōnɡ
5.宽为限 紧用功 功夫到 滞塞通
xīnyǒuyí suízhájì jiùrénwèn qiúquèyì
6.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fánɡshìqīnɡ qiánɡbìjìnɡ jīànjié bǐyànzhènɡ
7.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mòmópiān xīnbùduān zìbújìnɡ xīnxiānbìnɡ
8.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lièdiǎnjí yǒudìnɡchù dúkànbì huányuánchù
9.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suīyǒují juànshùqí yǒuquēhuài jiùbǔzhī
10.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fēishènɡshū bǐnɡwùshì bìcōnɡmínɡ huàixīnzhì
11.非圣书 屏勿视 敝聪明 坏心志
wùzìbào wùzìqì shènɡyǔxián kěxùnzhì
12.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