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第1章 绪论
1.1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1.1 宏观经济学的概念
1.1.2 宏观经济学的内容
1.1.3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联系
1.2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2.1 总量分析方法
1.2.2 边际分析法
1.2.3 实证分析方法与规范分析方法
1.2.4 静态的、比较静态的和动态的分析方法
1.2.5 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方法
1.2.6 需求分析与供给分析
1.2.7 存量分析与流量分析
1.3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1.3.1 宏观经济学的萌芽阶段
1.3.2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1.3.3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
1.3.4 宏观经济学的演变
1.4 本书的体系安排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2章 国民收入核算
2.1 国内生产总值
2.1.1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
2.1.2 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
2.1.3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2.1.4 与国内生产总值相关的其他指标
2.2 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2.2.1 支出法
2.2.2 收入法
2.2.3 部门法
2.2.4 国民生产总值核算指标的局限
2.3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
2.3.1 两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2.3.2 三部门经济中的核算恒等式
2.3.3 四部门经济中的核算恒等式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目录
第3章 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
3.1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原理
3.1.1 必要的假定
3.1.2 均衡国民收入(或产出)的含义
3.1.3 投资等于储蓄
3.2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3.2.1 消费函数
3.2.2 储蓄函数
3.2.3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3.2.4 长期消费曲线与短期消费曲线
3.3 消费理论的发展
3.3.1 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假定
3.3.2 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定
3.3.3 生命周期消费理论
3.4 两部门经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3.4.1 使用消费函数决定均衡国民收入
3.4.2 使用储蓄函数决定均衡的国民收入
3.5 三部门经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3.6 四部门经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3.7 乘数原理
3.7.1 乘数效应
3.7.2 三部门经济中的乘数
3.7.3 四部门经济中的乘数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4章 IS-LM模型
4.1 投资的决定
4.1.1 投资的概念
4.1.2 资本边际效率
4.1.3 影响投资的重要因素——利率
4.2 产品市场均衡与IS曲线
4.2.1 IS曲线的概念及推导
4.2.2 IS曲线的斜率
4.2.3 IS曲线的移动
4.2.4 产品市场的非均衡
4.2.5 三部门IS曲线
4.3 利率的决定
4.3.1 货币的需求
4.3.2 货币的供给
4.3.3 货币供求的均衡
4.4 货币市场的均衡与LM曲线
4.4.1 LM曲线的含义及推导
4.4.2 LM曲线的斜率
4.4.3 LM曲线的移动
4.4.4 货币市场的失衡
4.5 IS-LM模型
4.5.1 两个市场同时均衡
4.5.2 非均衡的自动调整
4.5.3 均衡收入和利率的变动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5章 宏观经济政策
5.1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5.1.1 充分就业
5.1.2 价格稳定
5.1.3 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5.1.4 国际收支平衡
5.2 财政政策
5.2.1 财政政策的含义和内容
5.2.2 财政政策工具
5.2.3 财政政策的实施
5.2.4 财政政策的效果
5.3 货币政策
5.3.1 货币
5.3.2 银行与货币供给
5.3.3 货币政策
5.3.4 其他的货币政策工具
5.3.5 货币政策效应分析
5.4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混合
5.4.1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5.4.2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6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6.1 总需求
6.1.1 总需求
6.1.2 总需求曲线
6.1.3 总需求函数及图形推导
6.1.4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因素及图形表现)
6.2 总供给
6.2.1 总供给函数
6.2.2 总供给与劳动力市场均衡
6.2.3 总供给曲线的形状
6.2.4 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6.3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6.3.1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6.3.2 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影响
6.3.3 总供给变动对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影响
6.3.4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基本运用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7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7.1 失业理论
7.1.1 失业的定义及失业率
7.1.2 失业的分类
7.1.3 充分就业与自然失业率
7.1.4 失业的经济学解释
7.1.5 失业的影响
7.1.6 失业的治理
7.2 通货膨胀理论
7.2.1 通货膨胀的含义及衡量
7.2.2 通货膨胀的分类
7.2.3 通货膨胀的影响
7.2.4 通货膨胀的原因
7.2.5 通货膨胀的治理
7.3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7.3.1 由总供给曲线表示的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7.3.2 由菲利普斯曲线表示的失业与通货膨胀的交替关系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8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
8.1 经济增长理论
8.1.1 经济增长的含义及特征
8.1.2 经济增长模型
8.1.3 经济增长因素与新经济增长理论
8.2 经济周期理论
8.2.1 经济周期的概念及特点
8.2.2 乘数与加速数交互作用模型
8.2.3 政府对经济波动的控制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9章 开放宏观经济学
9.1 国际贸易理论
9.1.1 自由贸易理论
9.1.2 保护贸易理论
9.1.3 保护贸易政策和世界贸易格局
9.2 国际金融
9.2.1 汇率和对外贸易
9.2.2 汇率制度
9.2.3 汇率的决定
9.2.4 购买力平价理论
9.2.5 国际收支平衡
9.3 IS-LM-BP模型
9.3.1 IS-LM-BP模型
9.3.2 资本完全流动下的IS-LM-BP模型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第10章 宏观经济学的现代流派
10.1 货币主义学派
10.1.1 货币主义学派的两个理论基础
10.1.2 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及政策主张
10.2 理性预期学派
10.2.1 理性预期学派的四个假设
10.2.2 理性预期学派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
10.2.3 理性预期学派观点的简单模型
10.3 供给学派
10.4 新凯恩斯主义
10.4.1 价格黏性论
10.4.2 劳动市场论
10.4.3 信贷配给论
10.4.4 政策主张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附录 模拟试题
参考文献
展开
序言
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的飞跃发展,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接受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的步伐加快,经济结构和战略性调整使生产过程的技术含量大幅增加,产业不断升级,从而对劳动力整体的技术与职业素质要求日益提高。国家经济进入持续快速发展的新时期,迫切需要大量知识与技术兼备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不同于理论型、学术型人才,是指掌握应用性知识,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适应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的一线专门人才。应用型人才应是具备应用知识的能力,掌握并能熟练应用高新技术或现代经济业务运作与管理技巧的高级专门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以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为主导,以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
因此,培养应用型人才,除了要求有相应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和完备的实验、实训、实习条件外,最重要的是要有适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材。承担培养应用型人才本科教育任务的独立学院和民办大学办学10年来,一直都是照搬研究型大学的教材,但多年来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教师不好教,学生不好学,学了不会用。因此,需要尽快编写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材。电子工业出版社推出的由刘娜等主编的《宏观经济学》在教材创新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她们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在保留宏观经济学基本学科体系和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做了一些改进和调整,使高深、繁杂、抽象、难懂的理论,变得比较通俗、简洁、具体、明白、亲近,具有了一些应用型教材的鲜明特点。
一是通俗性。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从总体上研究社会就业量、物价水平、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波动等全局性的问题。这种研究经济中各个有关总量的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的关系的理论,对于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这个层次的学生来讲,初次接触这些问题,既感到高深莫测,又觉得枯燥抽象。本教材在编写时,注意从学生现有水平和实际需要出发,在重视理论知识的基础性和知识结构的系统性的前提下,突出了重点,简化了一般过程。在语言的表述上,深入浅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概括高深莫测的理论,用趣味具体的事例来说明枯燥抽象的关系,以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提高了文字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二是实用性。该教材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充分结合中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注重理论的实际应用。每章节都配有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并注重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结合,使学生感到学习宏观经济理论的有用性,不仅为学习经济学的其他理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还将宏观经济学原理运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使学生感到学习该课程很有必要,从而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三是启迪性。该教材在对国民经济活动进行总体理论分析时,注意采用启发式的阐述方法,以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了解和思考所生活在其中的经济社会,更好地理解各种经济政策的潜力和局限性。提高利用经济规律,选择配置社会资源的自觉性,从而指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所选择的专业,更精明地投身到将要从事的经济工作中去,把自己承担的本职工作干得更好。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首任院长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杨清震
2012年3月于黄家湖
前言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趋势不断向纵深发展,我们经常能从各种媒体上听到或看到许多关于宏观经济形势的描述,如某国今年GDP的增长、CPI的增长、银行利率的升降、税收的增减、国债发行规模的变化、各国股市的涨跌、失业率的高低、国家外汇储备的变化等。事实告诉我们,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喜欢不喜欢,宏观经济都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宏观经济规律的科学,是现代经济学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以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国民经济中的总量及其关系,揭示宏观经济运行的规律。宏观经济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是在校大学生,还是企业家和政府工作人员,都有必要学会和应用宏观经济学原理分析、判断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我们在多年一线的本科教学过程中,使用和参考了多种中外的教材,其中包括国内高鸿业教授主编的《宏观经济学》,国外曼昆教授编著的《经济学原理》,虽然上述教材有大量的优点,但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国内教材通常是板起面孔讲道理,趣味性和故事性较差,很难激起经济学初学者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大一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些偏难,尤其是其中的数学部分。国外教材虽然能够做到讲故事,讲道理,但是所有的案例数据都来自美国,几乎与我国的经济现实脱节。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决定编写这本《宏观经济学》。其内容涵盖了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该教材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培养目标明确。本教材从培养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的目标出发,力求在知识点的讲授上,增加一些经典的案例,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在案例的选择上,把身边发生的事、相关的新闻报道等进行加工,使之符合我国经济学教学的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的实效上,选择了一些我国经济社会中正在发生的变革的案例,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其对社会的认识能力。
第二,体系简明而严密。宏观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交给学生思考宏观问题的方法和理论体系,而不是一套概念和定理,所以,力求以简明扼要的方式介绍主流宏观经济学的基本体系、概念和理论。
第三,为了深入浅出地讲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重点、要点,便于学生加深理解,本书还配有若干案例。这些案例紧扣理论分析,同时尽可能地结合我们的实际生活,给学生提供一些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在学习体系上,每章章前有学习目标,章后有小结、复习思考题。
本书由武汉长江工商学院教师刘娜、张晓骏、李明担任主编,具体编写分工为:刘娜、张晓骏和李明老师编写了第2章、第3章和第5章,武汉长江工商学院老师、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后沈昊驹编写了第1章和第9章,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的王根芳老师编写了第4章、第6章和第10章,武汉长江工商学院的邓晓翠老师编写了第7章和第8章。最后,刘娜老师对全书进行了总纂。
本书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相关的教材和资料,在此一并向作者致以谢意。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出现的不妥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12年4月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