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目 录
理论篇 1
第1章 C++编程概述 2
1.1 C++简介 4
1.1.1 C++历史 4
1.1.2 C++标准 4
1.1.3 C++特性 5
1.2 C++编程环境 5
1.2.1 主流开发工具 5
1.2.2 Visual Studio 6
1.2.3 联机帮助 7
1.3 第一个C++程序 7
1.4 输入/输出 9
小结 10
练习 11
第2章 C++基础 12
2.1 常量和变量 14
2.1.1 标识符 14
2.1.2 常量 14
2.1.3 变量 15
2.1.4 变量作用域 15
2.2 数据类型 16
2.2.1 基本内置类型 16
2.2.2 自定义类型 18
2.2.3 数据类型转换 18
2.3 运算符 20
2.3.1 算术运算符 21
2.3.2 比较运算符 22
2.3.3 逻辑运算符 23
2.3.4 位运算符 24
2.3.5 赋值运算符 26
2.3.6 条件运算符 26
2.3.7 sizeof运算符 27
2.3.8 运算符优先级 28
2.4 流程控制 28
2.4.1 分支结构 29
2.4.2 循环结构 35
2.4.3 转移语句 40
2.5 数组 43
2.5.1 数组概述 43
2.5.2 一维数组 43
2.5.3 二维数组 47
2.6 函数 49
2.6.1 函数的声明和定义 49
2.6.2 函数的返回 50
2.6.3 函数的调用和参数传递 50
2.6.4 内联函数 51
2.6.5 函数重载 52
2.7 指针 53
2.7.1 指针概述 53
2.7.2 指针的定义和初始化 53
2.7.3 指针的算术运算 55
2.7.4 指针作为函数参数 56
2.7.5 指针操作动态内存(new和delete) 58
2.8 引用 59
2.8.1 引用的定义和初始化 60
2.8.2 引用作为函数参数 61
2.8.3 引用和指针的区别 62
2.9 字符串 62
2.9.1 字符串和字符集概述 62
2.9.2 C风格的字符串定义 62
2.9.3 常用的字符串操作函数 63
小结 64
练习 65
第3章 C++面向对象 67
3.1 类与对象 69
3.1.1 面向对象的概念 69
3.1.2 类的定义 70
3.1.3 构造函数和类的实例化 75
3.1.4 析构函数 79
3.1.5 成员函数 81
3.1.6 内联成员函数 85
3.1.7 静态类成员 86
3.1.8 this指针 88
3.2 类继承 89
3.2.1 继承 89
3.2.2 派生类对象的构造 91
3.2.3 派生类对象的析构 93
3.3 虚函数和多态 97
3.3.1 虚函数 98
3.3.2 虚析构函数 99
3.3.3 纯虚函数和抽象基类 103
小结 105
练习 105
第4章 Win32编程 107
4.1 Windows编程基础 109
4.1.1 API与SDK 109
4.1.2 窗体与句柄 109
4.1.3 事件与消息 110
4.1.4 常用的Windows数据类型 111
4.1.5 国际化编程 111
4.1.6 Windows应用程序文件组成 113
4.2 源程序组成结构 113
4.2.1 WinMain函数 113
4.2.2 窗口函数 117
4.3 GDI绘图基础 122
4.3.1 GDI概述 122
4.3.2 设备描述表 122
4.3.3 绘图对象 123
4.3.4 GDI绘图 123
小结 130
练习 130
第5章 MFC基础 131
5.1 MFC概述 133
5.1.1 MFC简介 133
5.1.2 一个简单的MFC程序 133
5.1.3 MFC应用程序分析 135
5.1.4 MFC应用程序开发方法 136
5.2 MFC应用程序框架组成 137
5.2.1 MFC全局函数 137
5.2.2 MFC类体系 140
5.2.3 MFC消息映射 141
5.2.4 MFC应用程序类型 145
5.3 MFC主要类 146
5.3.1 根类CObject 146
5.3.2 应用程序体系结构类 147
5.3.3 可视对象类 149
5.4 MFC通用类 150
5.4.1 字符串类:CString 151
5.4.2 文件类:CFile 154
5.4.3 动态数组类 156
5.4.4 链表类 157
5.5 MFC绘图 159
5.5.1 MFC对GDI的支持 159
5.5.2 CDC类及其派生类 159
5.5.3 MFC绘图对象 162
5.5.4 图形绘制相关数据类型 164
小结 166
练习 166
第6章 MFC文档视图 168
6.1 文档/视图框架 170
6.1.1 文档/视图结构概述 170
6.1.2 单文档程序框架中的主要类 172
6.1.3 单文档程序中文档、视图对象的创建过程 174
6.1.4 文档类、视图类核心函数 175
6.1.5 文档/视图界面设计 176
6.2 菜单编程 177
6.2.1 菜单的概念 178
6.2.2 菜单的开发步骤 179
6.2.3 菜单的创建与编辑 179
6.2.4 菜单消息 182
6.2.5 菜单命令消息的处理 183
6.2.6 菜单更新消息的处理 185
6.2.7 为菜单项设置快捷键 187
6.2.8 弹出菜单的创建与使用 189
6.3 工具栏编程 191
6.3.1 工具栏CToolBar简介 192
6.3.2 编辑和创建工具栏 192
6.3.3 加载工具栏 194
6.3.4 工具栏命令处理 196
6.4 状态栏编程 197
6.4.1 状态栏CStatusBar简介 197
6.4.2 状态栏的创建 197
6.4.3 状态栏编程 199
6.5 文本编程 201
6.5.1 创建插入符 201
6.5.2 字符输入 203
6.6 串行化 206
6.6.1 串行化概述 206
6.6.2 文档/视图结构对串行化的支持 206
6.6.3 CArchive类 210
6.6.4 可串行化的类 213
6.6.5 CObArray和CObList对串行化的支持 215
小结 215
练习 216
第7章 MFC对话框 217
7.1 对话框基础知识 219
7.1.1 对话框种类 219
7.1.2 CDialog类 220
7.2 对话框创建和显示 221
7.2.1 创建对话框模板资源 221
7.2.2 模态对话框的创建和关闭 223
7.2.3 非模态对话框的创建和关闭 226
7.2.4 基于对话框的应用程序 228
7.3 标准控件与对话框 228
7.3.1 标准控件简介 229
7.3.2 对话框控件的创建 229
7.3.3 对话框控件成员变量 230
7.3.4 对话框数据交换与验证 231
7.3.5 对话框控件通知消息 236
小结 238
练习 239
第8章 网络编程 240
8.1 Windows网络编程基础 242
8.1.1 TCP/IP协议 242
8.1.2 Windows Sockets基础 244
8.1.3 客户/服务器模式 244
8.1.4 MFC对WinSock的支持 245
8.1.5 MFC网络编程方法 246
8.2 UDP通信编程 246
8.2.1 CAsyncSocket类UDP异步通信 247
8.2.2 创建CAsyncSocket类的派生类 247
8.2.3 创建套接字 250
8.2.4 UDP接收数据 254
8.2.5 UDP发送数据 256
8.3 TCP通信编程 258
8.3.1 CAsyncSocket类服务器端编程 258
8.3.2 CSocket类客户端编程 264
小结 269
练习 269
第9章 多线程 271
9.1 多线程编程基础 273
9.1.1 进程和线程 273
9.1.2 使用多线程的意义 273
9.2 多线程编程 273
9.2.1 API多线程编程 274
9.2.2 MFC界面线程 281
9.2.3 MFC工作者线程 287
9.3 线程间的通信 288
9.3.1 使用全局变量 288
9.3.2 使用自定义消息 291
9.4 线程同步 296
9.4.1 MFC线程同步类 297
9.4.2 CCriticalSection类 297
9.4.3 CEvent类 300
9.4.4 CSemaphore类 305
小结 308
练习 309
第10章 数据库应用程序 310
10.1 数据库基础知识 312
10.1.1 数据库基本概念 312
10.1.2 数据库管理系统 312
10.1.3 结构化查询语言 313
10.1.4 数据库访问技术 316
10.2 ADO数据库编程 316
10.2.1 ADO技术 317
10.2.2 导入ADO库 319
10.2.3 连接数据库 320
10.2.4 执行ADO对象命令 321
10.2.5 Recordset对象 322
小结 336
练习 336
实践篇 337
实践1 C++编程概述 338
实践指导 338
实践1.G.1 338
实践1.G.2 341
实践1.G.3 343
知识拓展 346
1.Visual C++程序代码的调试 346
2.设置Visual C++代码编辑器格式 348
3.VS 2008快捷键 349
拓展练习 350
练习1.E.1 350
实践2 C++基础 351
实践指导 351
实践2.G.1 351
实践2.G.2 352
实践2.G.3 353
实践2.G.4 354
知识拓展 356
const指针 356
拓展练习 357
练习2.E.1 357
实践3 C++面向对象 358
实践指导 358
实践3.G.1 358
实践3.G.2 364
知识拓展 367
1. 类的函数重载、覆盖、虚函数的区别 367
2. 拷贝构造函数 368
拓展练习 369
练习3.E.1 369
实践4 Win32编程 370
实践指导 370
实践4.G.1 370
知识拓展 378
在窗口函数内处理消息 378
拓展练习 379
练习4.E.1 379
实践5 MFC基础 380
实践指导 380
实践5.G.1 380
知识拓展 386
1.预编译头 386
2.GDI位图显示 388
拓展练习 391
练习5.E.1 391
实践6 MFC文档视图 392
实践指导 392
实践6.G.1 392
实践6.G.2 395
知识拓展 404
多文档框架的使用 404
拓展练习 406
练习6.E.1 406
实践7 MFC对话框 407
实践指导 407
实践7.G.1 407
知识拓展 415
属性表对话框 415
拓展练习 420
练习7.E.1 420
实践8 网络编程 421
实践指导 421
实践8.G.1 421
实践8.G.2 434
知识拓展 447
WinSock函数介绍 447
拓展练习 455
练习8.E.1 455
实践9 多线程 456
实践指导 456
实践9.G.1 456
实践9.G.2 465
知识拓展 474
线程死锁 474
拓展练习 477
练习9.E.1 477
实践10 数据库应用程序 478
实践指导 478
实践10.G.1 478
知识拓展 491
MFC中利用ODBC类访问数据库 491
拓展练习 495
练习10.E.1 495
附录A Microsoft C++关键字 496
展开
前 言
随着IT产业的迅猛发展,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全面贴近企业需求,无缝打造专业实用人才”是目前高校计算机专业教育的革新方向。
该系列教材是面向高等院校软件专业方向的标准化教材。教材研发充分结合软件企业的用人需求,经过了充分的调研和论证,并充分参照多所高校一线专家的意见,具有系统性、实用性等特点。旨在使读者在系统掌握软件开发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其综合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系列教材具有如下几个特色。
1. 以应用型人才为导向来培养学生
强调实践:本系列教材以应用型软件及外包人才为培养目标,在原有体制教育的基础上对课程进行了改革,强化“应用型”技术的学习,使学生在经过系统、完整的学习后能够达到如下要求:
具备软件开发工作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能熟练进行编码工作,并掌握软件开发过程的规范;
具备一定的项目经验,包括代码的调试、文档编写、软件测试等内容;
具备相当于一年的软件开发经验。
2. 以实用技能为核心来组织教学
二八原则:遵循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二八原则”,即企业生产过程中80%的时间在使用20%的核心技术,强调核心教学,即学生在学校用80%的学习时间来掌握企业中所用到的核心技术,从而保证对企业常用技术的掌握。教材内容精而专,同时配以知识拓展和拓展练习,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教学和学习需求。
3. 以新颖的教材架构来引导学习
自成体系:本系列教材采用的教材架构打破了传统的以知识为标准编写教材的方法,采用“全真案例”和“任务驱动”的组织模式。
理论篇:即最小教学集,包含了“二八原则”中提到的常用技术,以任务驱动引导知识点的学习,所选任务不但典型、实用,而且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掌握利用开发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的必备知识和技巧。
实践篇:多点于一线,以完整的具体案例贯穿始终,力求使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配备相关知识的拓展讲解和拓展练习,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结构灵活:本系列教材在内容设置上借鉴了软件开发中“低耦合高内聚”的设计理念,组织架构上遵循软件开发中的MVC理念,即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各高校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课程配比、时间安排、学生水平、教学情况等),在保证最小教学集的前提下可对整个课程体系进行横向(章节内容)、纵向(章节)裁剪。
4. 提供全面的教辅产品来辅助教学实施
为充分体现“实境耦合”的教学模式,方便教学实施,另外还开发了可配套使用的项目实训教材和全套教辅产品,可供各院校选购。
项目篇:多线于一面,以辅助教材的形式,提供适应当前课程(及先行课程)的综合项目,遵循软件开发过程,进行讲解、分析、设计、指导,注重工作过程的系统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实施“实境”教学的关键环节。
立体配套:为适应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本系列教材提供完备的教辅产品,主要包括教学指导、实验指导、电子课件、习题集、实践案例等内容,并配以相应的网络教学资源。教学实施方面,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课程体系解决方案、实训解决方案、教师培训解决方案和就业指导解决方案等),以适应软件开发教学过程的特殊性。
本系列教材由青岛东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制,历时两年,参与编著的有韩敬海、丁春强、赵克玲、高峰、张幼鹏、张旭平、孙更新、孙云彩、曹宝香、崔文善、王成端等。本书的特约策划人为吕蕾女士。参与本书编写工作的还有:青岛农业大学、潍坊学院、曲阜师范大学、济宁学院、济宁医学院等高校,期间得到了各合作院校专家及一线教师的大力支持和协作。在此技术丛书出版之际要特别感谢给予我们开发团队大力支持和帮助的领导及同事,感谢合作院校的师生给予我们的支持和鼓励,更要感谢开发团队每一位成员所付出的艰辛劳动。如有意见或建议,可访问我公司网站(http://www.dong-he.cn)或发邮件至dh_iTeacher@126.com。
iTeacher@ 教研组
2011年12月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