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
1.1 近现代科学的诞生与兴起 1
1.2 汤浅现象 2
1.3 当采现象 4
1.3.1 当采现象概念 4
1.3.2 当采学科的转移方向 5
1.3.3 当采学科向前掘进的历史条件 6
1.3.4 回采现象 7
1.3.5 当代的“当采学科” 7
1.3.6 宇观学科和生命学科的当采现象 8
1.4 科学知识的增长规律 9
1.4.1 普赖斯指数增长规律 10
1.4.2 科学知识的演化 11
1.5 “中介世界”和科学发展因素 13
1.5.1 科学知识结构的“中介世界” 13
1.5.2 科学劳动过程与“中介世界” 14
1.5.3 科学发展因素 16
1.6 科学研究 18
1.6.1 科学、技术和科学研究 18
1.6.2 科学研究的分类 20
1.6.3 科学研究的特点 20
第2章 科技情报交流系统 23
2.1 近现代科技情报交流系统的产生与发展 23
2.2 科技情报交流系统的基本理论概念 24
2.2.1 信息、知识、情报、文献 24
2.2.2 科技情报交流系统的运行 29
2.2.3 科技情报交流系统的作用 30
2.2.4 科技情报交流系统的划分 30
2.3 科技情报正式交流系统的构成 31
2.3.1 科技文献的出版发行系统 32
2.3.2 科技文献的引用系统 37
2.3.3 科技文献的检索系统 39
2.4 科技文献情报交流中的障碍及措施 41
2.4.1 科学文献情报交流的障碍 42
2.4.2 提高科技文献情报交流水平的措施 45
第3章 纸质科技文献的获取 46
3.1 纸质科技文献情报的传统获取方式 46
3.1.1 公开发行文献的购买获取 46
3.1.2 实体图书馆的借阅获取 48
3.1.3 实体档案馆(室)与文件中心的借阅获取 56
3.2 “公共书目查询系统(OPAC)”的检索获取 57
3.2.1 “公共书目查询系统(OPAC)”概述 57
3.2.2 国内图书馆采用的OPAC系统介绍 58
3.2.3 中国国家图书馆OPAC系统 60
3.2.4 Calis联合目录公共检索系统 62
3.2.5 甘肃农业大学图书馆OPAC系统 66
第4章 中文文献数据库 69
4.1 文献数据库概述 69
4.2 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 70
4.2.1 CNKI的概况 70
4.2.2 CNKI的检索功能介绍 74
4.3 万方数据资源 88
4.3.1 万方资源介绍 88
4.3.2 万方服务功能介绍 89
4.4 超新数字图书馆与读秀 91
4.4.1 超星数字图书馆简介 91
4.4.2 超星(汇雅)电子图书的检索 93
4.4.3 超星视频/读秀的学术搜索 99
4.4.4 超星阅览器的使用 109
4.5 重庆维普数字资源 113
4.5.1 概述 113
4.5.2 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介绍 113
4.5.3 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的检索 116
4.6 CASHL(开世览文)中心资源 119
4.6.1 CASHL概况 119
4.6.2 CASHL的服务 120
4.6.3 CASHL资源的检索 122
4.7 国研网 131
4.7.1 国研网简介 131
4.7.2 国研网数据的检索 132
第5章 外文文献数据库 138
5.1 外文数据库概述 138
5.1.1 Dialog联机检索系统简介 138
5.1.2 Science Direct数据库简介 140
5.1.3 OCLC的FirstSearch联机检索系统 141
5.1.4 Scitation平台 141
5.1.5 IEEE 147
5.1.6 EBSCO 148
5.2 SpringerLink 149
5.2.1 SpringerLink简介 149
5.2.2 SpringerLink资源的检索 150
5.3 OVID数据资源平台 157
5.3.1 Ovid简介 157
5.3.2 Ovid提供的数字资源 158
5.3.3 Ovid数字资源的检索浏览 162
5.4 ProQuest 175
5.4.1 ProQuest简介 175
5.4.2 ProQuest资源的检索 176
第6章 开放存取(Open Access) 186
6.1 开放存取的定义 186
6.2 开放存取在信息交流中的作用 187
6.3 开放存取资源的类型 188
6.3.1 开放获取期刊(OAJ) 188
6.3.2 开放获取仓储(OAR) 189
6.4 国外OA资源 189
6.4.1 OAJ 189
6.4.2 电子预印本库(Preprint) 195
6.4.3 机构仓储(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195
6.4.4 区域性机构仓储建设项目介绍 200
6.5 中国的开放存取 201
6.5.1 中国的OA概况 202
6.5.2 中国的OA资源 203
第7章 基于Web 1.0的服务 215
7.1 Web概述 215
7.2 搜索引擎 217
7.2.1 百度(http://www.baidu.com) 217
7.2.2 谷歌(http://www.google.com.hk/) 221
7.3 在线字典 228
7.3.1 汉语类在线字词典简介 228
7.3.2 外语类在线词典简介 239
7.3.3 专业类在线词典简介 251
7.4 门户网站 258
7.4.1 新浪网(http://www.sina.com.cn/) 258
7.4.2 搜狐(http://www.sohu.com/) 260
7.4.3 网易(http://www.163.com/) 261
7.4.4 中国雅虎(www.yahoo.com.cn) 263
第8章 基于Web 2.0的服务 266
8.1 Web 2.0与科技情报交流 266
8.2 博客 267
8.2.1 博客信息源 267
8.2.2 博客的类型 268
8.2.3 博客信息的获取 268
8.2.4 博客与微博 272
8.3 RSS 273
8.3.1 RSS简介 273
8.3.2 RSS信息源的获取 274
8.4 维基(Wiki) 284
8.4.1 Wiki概述 284
8.4.2 维基与信息交流 284
8.4.3 维基网站介绍 284
第9章 以文献为基础的科研方法 293
9.1 科学研究方法概述 293
9.1.1 科学方法的定义 293
9.1.2 科学方法的沿革 293
9.2 文献研究法 296
9.2.1 文献研究法的定义 296
9.2.2 文献研究法的环节 296
9.2.3 文献研究法中的文献搜集 297
9.2.4 文献研究法中的文献积累 297
9.2.5 文献研究法中的文献综述 298
9.3 综合集成法 299
9.3.1 综合集成法概述 299
9.3.2 综合集成法的特点与局限 300
9.3.3 以文献为基础的定性综合集成法 301
9.4 科技文献情报交流技巧 310
9.4.1 专业英语的学习技巧 311
9.4.2 在线翻译的使用技巧 312
附录:名词解释 316
展开
序
科学技术的发展自上世纪初进入现代发展期以来,科技进步呈加速度发展趋势。尤其是电子计算机出现以后,在信息技术的带动下,科技成就层出不穷,并迅速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到广泛应用,从而有效地促进了社会进步。科技增长的因素在现代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因素。因此,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关键时刻,各个国家都不遗余力地加强科学研究和科技发展,以通过科技进步来带动自身综合国力和经济竞争力的提升。
当一个国家可以依靠科技进步获得生产力的水平迅速提高,那么,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另一些国家同样可以依靠现代科技成就改变较落后的生产力。这就是目前正在迅速扩大的经济全球化趋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球化,进一步缩小了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信息差距,这种信息差的缩小正在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行为方式。同样,也不断改变着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和促进科学研究向纵深的发展。
《科技发展与科技情报交流及利用》一书的作者李霞副研究馆员,长期在大学图书情报部门从事情报(信息)获取和利用的管理工作,同时又对大学高年级学生讲授情报(信息)检索课程,积累了丰富的信息资料和信息利用的实际经验。她以大量的事实和数据为基础,从阐述科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技发展中情报(信息)交流系统的作用入手,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在现代网络环境下获得广泛应用的纸质和电子文献(信息)资源的种类、所包含的内容及获取方法和途径等内容,这对促进信息(知识)资源的共享和广泛交流、提高科技研发课学习新知识的效率、推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缩小信息占有的差距、加快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无疑是一种有力的支撑和十分有效的工具。
由于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兴未艾,所有现在正在广泛应用的情报(信息)交流工具(各种编目软件、数据库、资源平台和信息网络)还会不断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更新,以便更有时效性和可选择性、聚集度更高、更为人性化和具有交互性。期望今后能在本书的基础上,情报(信息)交流的工具和方式都有更新的发展,以此更有效地推进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与经济社会的融合以及科技人才的成长。
原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主任、
研究员、兰州大学兼职教授
刘全根
2011年12月
前 言
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近现代科学技术开始萌芽并迅速发展起来。科技创造由最初主要依赖于个人的“小科学”时代已经发展到今天以科技工作者团队合作的“大科学”时代,科技情报交流也从以小范围的非正式交流为主发展到今天以科技文献公开发行的正式交流为主,科技文献呈现膨胀性地增长,使得科技工作者进行有效的科技情报交流与利用变得非常困难,因此科技情报工作从科研劳动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和学科,以提高科技情报交流与利用的效率,而宏观把握科技发展的规律及趋势、熟练掌握科技情报交流与利用的技能,也成为今天每一位科技工作者必备的科研素质。
目前,在国内高等教育中有关科研素质的培养还有欠缺:1)在专业教育中,只注重具体专业学科知识技能,缺失了宏观科研体系发展规律的相关教育,使得学生的科学视野未能扩展,因而把握科研方向的能力有所欠缺;2)在科技情报交流能力的培养中,只注重具体情报源的搜索获取,缺失了有效分析利用的能力培养,使得学生的科技情报交流能力有所欠缺。针对以上问题,本书从近现代科技的萌芽发展谈起,从科技情报交流的角度探讨科技情报源的发展变化及其搜索利用,并通过基于文献的科研方法(文献研究法和定性综合集成法)向读者介绍科技情报分析利用的具体方法。
本书主要内容:1)近现代科学的萌芽发展及其规律。2)科技情报交流系统的产生、发展、构成、作用及其存在障碍。3)以计算机技术发展为线索,介绍了最新出现的科技情报源(图书馆OPAC系统、文献数据库、OA资源、WEB1.0和WEB2.0等网络资源)的特点及其检索利用方法。4)通过基于文献检索利用的科研方法(文献研究法和定性综合集成法)介绍了科技情报分析利用的具体方法与技巧。
本书可以帮助读者了解现代科技发展的规律与趋势,提高科技情报交流与利用的水平。本书的目标读者群主要是在校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科技工作者以及热爱科研工作的人士。
本书的第四章、第七章第一节和附录由李霞编著;第九章和第七章的第三、四节由赵华编著;第一章和第二章由胡文忠编著;第三、六、八章和第七章第二节由张晓兰编著;第五章第一、二、四节由蒋明云编著;第五章第三节由王静、袁飞、吕永强、秦小虎编著。参与搜集整理资料的人员有:曹力萌、张芳、马丽萍、黄小霞等。本书由李霞、赵华、胡文忠统稿。
李 霞
2011-12-27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