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信教育资源网
文艺通识概论
作   译   者:郭玉真 出 版 日 期:2011-08-01
出   版   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维   护   人: 
书   代   号:G0142210 I S B N:9787121142215

图书简介:

本书内容围绕提升读书的艺术修养、培养读者的审美能力等问题展开。本书按照通常的艺术分类方法,对文学、电影、电视、美术、音乐、戏剧、舞蹈、曲艺杂技、摄影等常见的艺术门类,从发展史、评论和创作三个角度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本书涵盖范围广,评论和创作例文数量多、内容新,对于学习、理解艺术,提升艺术修养大有裨益。 读者对象:本书可作为影视戏剧文学和广播电视学高考学生的辅导教材使用,也可供大学开展通识教育使用。
您的专属联系人更多
配套资源 图书内容 样章/电子教材 图书评价
  • 配 套 资 源

    本书资源

    本书暂无资源

    会员上传本书资源

  • 图 书 内 容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围绕提升读书的艺术修养、培养读者的审美能力等问题展开。本书按照通常的艺术分类方法,对文学、电影、电视、美术、音乐、戏剧、舞蹈、曲艺杂技、摄影等常见的艺术门类,从发展史、评论和创作三个角度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本书涵盖范围广,评论和创作例文数量多、内容新,对于学习、理解艺术,提升艺术修养大有裨益。 读者对象:本书可作为影视戏剧文学和广播电视学高考学生的辅导教材使用,也可供大学开展通识教育使用。

    图书详情

    ISBN:9787121142215
    开 本:16开
    页 数:276
    字 数:442

    本书目录

    上  编  文 艺 常 识
     
    第一章  文艺方针 3
    第二章  文学常识 4
    一、文学基本理论 4
    二、中国古代文学史 6
    (一)原始文学 6
    (二)先秦文学 7
    (三)两汉文学 10
    (四)魏晋南北朝文学 11
    (五)隋唐五代文学 16
    (六)宋代文学 20
    (七)元代文学 22
    (八)明代文学 24
    (九)清代文学 25
    (十)近代文学 27
    三、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29
    (一)现代文学 29
    (二)当代文学 34
    (三)港台文学 37
    四、欧美文学史 38
    (一)古代文学 38
    (二)中世纪文学 39
    (三)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39
    (四)17世纪文学 40
    (五)18世纪文学 40
    (六)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41
    (七)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42
    (八)19世纪自然主义 43
    (九)19世纪唯美主义文学 43
    (十)19世纪前期象征主义文学 43
    (十一)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44
    (十二)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 44
    五、亚非文学史 45
    (一)古代文学 45
    (二)中古文学 46
    (三)近现代文学 46
    第三章  电影常识 47
    一、电影基本理论 47
    二、中国电影史 52
    (一)尝试时期(1905-1923) 52
    (二)探索时期(1923-1927) 52
    (三)商业竞争时期(1928-1932) 52
    (四)变革时期(1932-1937) 52
    (五)非常时期(1937-1945) 53
    (六)丰收时期(1945-1949) 53
    (七)新中国电影创建时期(1949-1966) 54
    (八)禁锢时期(1966-1976) 55
    (九)再探索时期(1977-1992) 55
    (十)市场化时期(1992-今) 56
    三、外国电影史 58
    (一)电影的诞生 58
    (二)电影叙事形式的发展 58
    (三)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 59
    (四)美国好莱坞“黄金时代” 60
    (五)法国诗意现实主义 61
    (六)前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61
    (七)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61
    (八)法国新浪潮与左岸派 61
    (九)新德国电影 62
    (十)意识流电影 62
    (十一)新好莱坞电影 62
    (十二)世界上其他著名导演及作品 63
    第四章  电视常识 65
    一、电视基础知识 65
    二、外国电视史 67
    (一)电视技术简史 67
    (二)电视媒体简史 67
    (三)电视节目简史 68
    三、中国电视节目发展简史 69
    第五章  美术常识(绘画、雕塑) 70
    一、美术基本理论 70
    二、中国美术史 72
    (一)石器时代 72
    (二)先秦时期 73
    (三)秦汉时期 73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73
    (五)隋唐五代时期 74
    (六)宋辽金元时期 76
    (七)明清时期 78
    (八)近现代时期 80
    三、西方美术史 82
    (一)史前美术 82
    (二)古代美术 83
    (三)中世纪欧洲美术 83
    (四)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美术 83
    (五)17、18世纪欧洲美术 84
    (六)19世纪欧美美术 85
    (七)20世纪美术 87
    第六章  美术部分(建筑) 89
    一、中国典型建筑 89
    (一)中国民居 89
    (二)中国雄伟壮丽的宫殿建筑 89
    (三)中国古典式样新建筑 90
    (四)中国园林 90
    (五)中国佛教建筑 90
    (六)中国祭祀用建筑 90
    二、亚洲其他著名建筑 91
    三、西方典型建筑 92
    (一)西方古典建筑 92
    (二)巴洛克与罗可可建筑 92
    (三)西方现代建筑 93
    (四)西方园林艺术 93
    第七章  美术常识(书法和篆刻) 95
    一、书法篆刻基本理论 95
    二、中国书法简史 95
    (一)先秦时期 95
    (二)秦汉时期 95
    (三)三国两晋时期 96
    (四)隋唐五代时期 96
    (五)宋元辽金时期 97
    (六)明清时期 97
    (七)近现代及当代书法家 98
    第八章  音乐常识 99
    一、音乐基本理论 99
    (一)基本概念 99
    (二)音乐体裁 99
    (三)声乐常识 100
    (四)器乐常识 101
    二、中国音乐 101
    (一)远古音乐 101
    (二)先秦的音乐 101
    (三)秦、汉、三国、两晋、南北
    朝音乐 102
    (四)隋唐五代音乐 102
    (五)辽、宋、金、元的音乐 103
    (六)明、清的音乐 103
    (七)近现代音乐 103
    (八)当代音乐 106
    (九)中国民间声乐 106
    (十)中国民间器乐 107
    (十一)中国古代十大音乐家 108
    (十二)中国十大名曲 108
    (十三)中国著名音乐作品 108
    三、西方音乐史 109
    (一)古希腊罗马音乐 109
    (二)中世纪音乐 110
    (三)新艺术时期音乐 110
    (四)文艺复兴时期音乐 110
    (五)巴洛克时期音乐 110
    (六)古典主义时期 111
    (七)浪漫主义时期音乐 112
    (八)古典主义时期的民族音乐家 114
    (九)20世纪音乐 115
    (十)现当代音乐 117
    第九章  戏剧常识 119
    一、戏剧基本理论 119
    二、欧美戏剧史 121
    (一)古代希腊、罗马悲剧和喜剧 121
    (二)中世纪欧洲戏剧 121
    (三)14世纪至16世纪欧洲戏剧 121
    (四)17世纪古典主义戏剧 121
    (五)18世纪欧洲戏剧 121
    (六)19世纪上半叶浪漫主义戏剧 122
    (七)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之
    交戏剧 122
    (八)20世纪初至中期欧洲戏剧 123
    (九)20世纪初期至中期美国、
    前苏联戏剧 123
    三、中国话剧简史 124
    (一)中国话剧诞生和成长 124
    (二)红军时期话剧演出 125
    (三)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话剧演出 125
    (四)抗日战争时期敌占区话剧演出 125
    (五)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话剧演出 125
    (六)解放战争时期的话剧演出 125
    (七)建国初期的话剧艺术 125
    第十章  戏曲常识 126
    一、戏曲基本理论 126
    (一)基本概念 126
    (二)剧种 127
    (三)行当 130
    (四)程式 130
    二、戏曲史纲 130
    (一)名家 130
    (二)名段 131
    (三)其他 133
    第十一章  舞蹈常识 134
    一、舞蹈基本理论 134
    二、中国舞蹈名家名作 137
    三、外国舞蹈名家名作 141
    第十二章  曲艺杂技常识 144
    一、曲艺杂技基本理论 144
    二、曲艺名家名作 147
    第十三章  摄影常识 148
    一、摄影技术 148
    二、摄影艺术 149 
    中  编  文 艺 评 论
     
    第一章  电影评论 153
    一、基本理论 153
    二、例文 155
    第二章  电视散文评论 165
    一、基本理论 165
    二、例文 166
    第三章  纪录片评论 168
    一、基本理论 168
    二、纪录片评论例文 169
    第四章  电视广告评论 176
    一、基本理论 176
    二、例文 177
    第五章  电视新闻栏目评论 178
    一、基本理论 178
    二、例文 178
    第六章  电视综艺节目评论 180
    一、基本理论 180
    二、例文 180
    第七章  摄影、绘画作品评论 187
    一、基本理论 187
    二、例文 189
    第八章  文学评论 199
    一、基本理论 199
    二、例文 202 
    下  编  文 艺 创 作
     
    第一章  电视广告创意 213
    一、基本理论 213
    二、广告创意文案的写作 214
    第二章  电视广告策划 216
    一、基本理论 216
    二、例文 216
    第三章  电视宣传片策划 219
    一、基本理论 219
    二、电视宣传片例文 219
    第四章  电视栏目策划 221
    一、基本理论 221
    二、例文 222
    第五章  电视综艺晚会策划 228
    一、基本理论 228
    二、例文 229
    第六章  电视短片创作 233
    一、编故事 233
    (一)理解故事 233
    (二)故事写作要求 233
    二、编故事例文 233
    三、编写剧本 236
    四、编写剧本例文 237
    五、写分镜头稿本 239
    六、写分镜头稿本例文 240
    第七章  叙事散文写作 243
    一、基本理论 243
    二、例文 244
    索引 247
    参考文献 264
    展开

    前     言

    前言
    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曾说过:像为了保持健康需要体操一样,为了保持精神的健全,也需要艺术的教训。我们大家也都知道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拉小提琴方面的造诣。
    沿着这样的思路因循下去,我想我们必须要解答的一系列问题就是:艺术是什么?普通人是否需要艺术?
    有关艺术是什么的问题,现成的答案有许多。但是我想,鲁迅先生有关文学、舞蹈起源的论述,可能更能从本质上回答这个问题——文学与舞蹈源于生活过程中表达的需要,换句话说,以文学、舞蹈为代表的艺术存在于生活之中,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我们的生活,我们看的电视剧、电影,读的小说,欣赏的绘画、舞蹈、音乐、建筑、书法等莫不如此。
    普通人是否需要艺术?我想这个问题的答案应该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项选择,因为许多人不了解艺术、不关心艺术照样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得很好。但是,回到上面柏拉图所说的那句话,为了寻求精神上的愉悦,摆脱利欲之心,寻求更多、更大的幸福,艺术的修养还是必需的。
    当下,大学正在开展艺术通识教育,高中开展的素质教育也涵盖了与艺术相关的一些教育,大学中的部分专业在招生的过程中也将艺术基本知识纳入招生考试的范围,我想这些现象的存在,其根源还是在于上面所提到的,即希望学生能够真正借此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只有作为未来社会栋梁的学生能全面发展,才会有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
    基于上述种种理由,我想有必要编写一本有关各种艺术的入门性书籍,希望借此书能够让读者对各个艺术门类有一个最基本的认识,并且能借此触摸艺术殿堂之门,进而在以后的生活中能从艺术的欣赏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主要循着通常的艺术分类方法,按照文学、电影、电视、美术、音乐、戏剧、舞蹈、曲艺杂技这样几个大类,对各个艺术门类从发展史、批评方法、创作方法三个层面进行了概括性的叙述。在编写过程中,我们一直在追求语言的通俗易懂,为了方便读者,我们还专门在书的末尾增加了索引,以方便读者学习、查阅。
    本书能够面世出版,是聊城大学、曲阜师范大学、临沂大学、山东女子学院、山东大学艺术培训基地、人立人培训学校等几所高校和相关培训机构专业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本书由郭玉真主编,山东女子学院秦玮蔚老师、人立人培训学校庄绪成老师、临沂大学传媒学院杨若冰老师担任副主编,主编和副主编完成了本书的统筹及定稿工作。
    本书能够出版,首先要感谢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张景生院长和电子工业出版社王赫男编辑,没有张院长的鼓励,我们很难坚持完成这样庞大的一个系统工程;没有电子工业出版社王赫男编辑认真、细致的工作和耐心的指导,本书也不可能面世。当然,本书在写作的过程中,特别是艺术发展史部分借鉴了许多前辈学者的研究成果,不再一一赘述,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同行专家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11年7月
    展开

    作者简介

    本书暂无作者简介
  • 样 章 试 读
    本书暂无样章试读!
  • 图 书 评 价 我要评论
华信教育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