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目 录
第一部分 理 论 篇
第0章 绪论 (2)
0.1 信号、系统与信号处理 (2)
0.2 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基本组成 (3)
0.3 数字信号处理的特点 (5)
0.4 数字信号处理的应用 (6)
第1章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 (7)
1.1 引言 (7)
1.2 离散时间信号-序列 (7)
1.2.1 几种常用的典型序列 (8)
1.2.2 序列的运算 (10)
1.2.3 序列的周期性 (13)
1.2.4 用单位脉冲序列来表示任意序列 (15)
1.2.5 序列的能量 (15)
1.3 连续时间信号的采样 (16)
1.3.1 理想采样 (16)
1.3.2 理想采样信号的频谱 (17)
1.3.3 采样的恢复 (20)
1.3.4 由采样信号序列重构带限信号 (21)
1.4 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 (22)
1.4.1 线性系统 (22)
1.4.2 时不变系统 (23)
1.4.3 单位脉冲响应与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 (23)
1.4.4 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性质 (24)
1.4.5 因果系统 (24)
1.4.6 稳定系统 (25)
1.5 常系数线性差分方程 (26)
1.6 实例分析——语音信号基音周期轨迹的平滑 (28)
本章提要 (29)
习题 (30)
第2章 z变换 (32)
2.1 引言 (32)
2.2 z变换的定义和典型序列的z变换 (32)
2.2.1 z变换的定义 (32)
2.2.2 对z变换式的理解 (33)
2.2.3 典型序列的z变换 (33)
2.3 z变换的收敛域 (35)
2.3.1 收敛域的定义 (35)
2.3.2 两种判定法 (36)
2.4 z逆变换 (40)
2.4.1 围线积分法(留数法) (41)
2.4.2 部分分式展开法 (42)
2.4.3 幂级数展开法(长除法) (44)
2.5 z变换的基本性质 (45)
2.6 拉普拉斯变换、傅里叶变换与z变换 (56)
2.6.1 拉普拉斯变换与z变换 (56)
2.6.2 连续时间信号的傅里叶变换与序列的z变换 (58)
2.6.3 数字频率与频谱 (58)
2.7 系统函数 (61)
2.7.1 因果系统 (62)
2.7.2 稳定系统 (62)
2.7.3 因果稳定系统 (62)
2.7.4 系统函数和差分方程的关系 (62)
2.7.5 系统的频率响应 (63)
2.7.6 频率响应的几何确定法 (66)
2.7.7 FIR系统与IIR系统 (70)
本章提要 (71)
习题 (71)
第3章 离散傅里叶变换 (74)
3.1 引言 (74)
3.2 周期序列的离散傅里叶级数 (75)
3.3 离散傅里叶级数的性质 (77)
3.3.1 线性 (77)
3.3.2 序列的移位 (77)
3.3.3 周期卷积和 (78)
3.4 有限长序列离散傅里叶变换(DFT) (80)
3.4.1 DFT的定义 (80)
3.4.2 DFT与DTFT、z变换的关系 (83)
3.5 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的性质 (85)
3.5.1 线性 (85)
3.5.2 圆周移位 (86)
3.5.3 圆周卷积 (87)
3.5.4 有限长序列的线性卷积与圆周卷积 (89)
3.5.5 共轭对称性 (92)
3.5.6 DFT形式下的帕塞瓦尔定理 (94)
3.6 频域采样 (95)
3.6.1 频域采样 (95)
3.6.2 内插公式 (96)
3.7 DFT实例分析 (97)
3.7.1 信号消噪 (97)
3.7.2 信号的频域分析 (98)
本章提要 (99)
习题 (100)
第4章 快速傅里叶变换 (102)
4.1 引言 (102)
4.2 直接计算DFT的问题及改进的途径 (102)
4.2.1 DFT的运算量 (102)
4.2.2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103)
4.3 按时间抽选的基-2 FFT算法(Cooley-Tukey算法) (103)
4.3.1 算法原理 (103)
4.3.2 运算量 (108)
4.3.3 按时间抽选的FFT算法的特点 (108)
4.4 按频率抽选的基-2 FFT算法(Sande-Tukey算法) (111)
4.4.1 算法原理 (111)
4.4.2 按频率抽选的FFT算法的特点 (113)
4.4.3 按频率抽选法与按时间抽选法的异同 (114)
4.5 离散傅里叶反变换的快速计算方法 (114)
*4.6 线性调频z变换算法 (115)
4.6.1 CZT变换算法原理 (116)
4.6.2 CZT变换的实现步骤 (118)
4.6.3 CZT变换算法的运算量估算 (119)
4.7 FFT实例分析 (120)
4.7.1 利用FFT分析时域连续信号频谱 (120)
4.7.2 线性卷积和线性相关的FFT算法 (125)
本章提要 (131)
习题 (131)
第5章 数字滤波器的基本结构 (133)
5.1 数字滤波器的结构特点与表示方法 (133)
5.2 无限长单位脉冲响应(IIR)滤波器的基本结构 (134)
5.2.1 直接Ⅰ型 (135)
5.2.2 直接Ⅱ型(典范型) (135)
5.2.3 级联型 (136)
5.2.4 并联型 (137)
5.3 有限长单位脉冲响应(FIR)滤波器的基本结构 (138)
5.3.1 横截型(卷积型和直接型) (139)
5.3.2 级联型 (139)
5.3.3 频率抽样型 (140)
5.3.4 快速卷积结构 (144)
本章提要 (145)
习题 (145)
第6章 无限长单位脉冲响应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方法 (147)
6.1 引言 (147)
*6.2 常用模拟低通滤波器的设计方法 (150)
6.2.1 由幅度平方函数来确定系统函数 (151)
6.2.2 巴特沃思低通逼近 (151)
6.2.3 切比雪夫低通逼近 (155)
6.3 脉冲响应不变法设计IIR数字滤波器 (158)
6.3.1 变换原理 (158)
6.3.2 混叠失真 (159)
6.3.3 模拟滤波器的数字化方法 (159)
6.3.4 优缺点 (161)
6.4 双线性变换法设计IIR数字滤波器 (161)
6.4.1 变换原理 (161)
6.4.2 变换常数c的选择 (162)
6.4.3 逼近的情况 (163)
6.4.4 优缺点 (164)
6.4.5 模拟滤波器的数字化方法 (165)
*6.5 原型变换 (166)
6.5.1 低通变换 (166)
6.5.2 高通变换 (168)
6.5.3 带通变换 (171)
6.5.4 带阻变换 (174)
6.6 实例分析——数字陷波器 (176)
本章提要 (178)
习题 (178)
第7章 有限长单位脉冲响应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方法 (180)
7.1 引言 (180)
7.2 线性相位FIR滤波器的特点 (180)
7.2.1 线性相位条件 (180)
7.2.2 线性相位FIR滤波器频率响应的特点 (182)
7.2.3 幅度函数的特点 (184)
7.2.4 零点位置 (187)
7.3 窗函数法设计FIR数字滤波器 (189)
7.3.1 设计方法 (189)
7.3.2 各种窗函数 (193)
7.3.3 窗函数法的设计步骤 (199)
7.3.4 窗函数法计算中的主要问题 (200)
7.4 用频率抽样设计法设计FIR数字滤波器 (201)
7.4.1 线性相位的约束 (202)
7.4.2 频率抽样的两种方法 (203)
7.4.3 逼近误差及其改进措施 (205)
7.5 IIR和FIR数字滤波器的比较 (206)
本章提要 (207)
习题 (208)
第8章 多采样率数字信号处理 (210)
8.1 信号的整数倍抽取 (210)
8.2 信号的整数倍内插 (214)
8.3 抽取与插值的结合——采样率按L/M变化 (216)
8.4 采样率转换技术的应用 (219)
8.5 信号的多相表示 (220)
8.6 抽取和插值的滤波器实现 (221)
8.6.1 抽取的滤波器实现 (221)
8.6.2 插值的滤波器实现 (223)
8.6.3 抽取和插值相结合的滤波器实现 (223)
8.7 数字滤波器组 (225)
8.8 正交镜像滤波器组(QMF) (227)
8.9 树状结构滤波器组 (227)
本章提要 (229)
习题 (229)
第二部分 实 践 篇
实验一 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 (232)
实验二 z变换 (234)
实验三 快速傅里叶变换 (238)
实验四 数字滤波器的基本结构 (240)
实验五 I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 (246)
实验六 用窗函数法设计FIR数字滤波器 (251)
实验七 多采样率数字信号处理 (254)
附录A 习题参考答案 (258)
参考文献 (269)
展开
前 言
信号与信息处理是信息科学的主要学科之一,数字信号处理则是信号与信息处理及一系列相关学科的重要基础。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其理论与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信号处理在当今信息社会中获得了广泛应用并产生了巨大影响。“数字信号处理”不仅成为高等院校电子类和通信类专业本科阶段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也是其他如自动控制类和机械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
本书第一版于2008年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为了适应数字信号处理新理论和新技术的发展,编者在研究国内外最新同类教材的基础上,结合第一版教材的使用情况,重新编写了本教材。新版教材的主要特点如下:
(1) 删减了原教材中第8章数字信号处理中的有限字长效应和第9章数字信号处理的硬件实现,增补了多采样率数字信号处理一章,这部分内容反映了数字处理技术的最新发展。
(2) 新版教材中增加了数字信号处理的实践内容,给出了7个仿真实验范例。通过上机实验,可进一步加深对数字信号处理基本理论、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3) 为便于读者的学习,每一章增加了内容提要,并补充了一些新的例题,书后给出了各章习题的参考答案。
本书的结构和内容大致安排如下。第0章绪论主要介绍了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以及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应用领域;第1章介绍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基本知识,是本书的理论基础;第2章讲述了z变换,给出了z变换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它是分析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一种主要理论工具;第3章讲述了离散傅里叶变换,包括周期序列的离散傅里叶级数(DFS)和有限长序列的离散傅里叶变换(DFT),介绍了频域采样的基本知识;第4章介绍了快速傅里叶变换,包括按时间抽选(DIT)的基-2 FFT算法和按频率抽选(DIF)的基-2FFT算法,以及线性调频z变换(Chirp-z变换)算法;第5章介绍了数字滤波器的基本结构;第6章讲述了无限长单位脉冲响应(I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包括脉冲响应不变法和双线性变换法,以及原型变换;第7章讲述了有限长单位脉冲响应(F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包括窗函数法和频率抽样设计法;第8章介绍了多采样率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实验部分给出了7个仿真实验。附录部分给出了各章的习题参考答案。
本书参考教学时数为48~56学时,标有“*”的章节为选学内容。任课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选择使用。
本书是哈尔滨工程大学省级精品课程“数字信号处理”的选用教材。为了配合课程教学辅导,建立了相应的“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学习精品课程网站(http://jpkc.hrbeu.edu. cn/yhxjzong.asp),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学习辅导资料。
本书编写人员及所负责内容为:赵春晖(绪论、第1章和第2章)、陈立伟(第3章、第4章和第8章)、马惠珠(第5章、第6章和第7章)、万建(实验),全书由赵春晖进行统稿。本书的编写和出版得到了电子工业出版社和哈尔滨工程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真诚谢意。由于作者的学识有限,书中难免有错误和不妥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作 者
2011年1月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