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目 录
第1章 领导力的重要性 1
领导力的定义 2
领导力的重要性 3
三类领导者 4
领导者的多与少 4
个人素质和环境因素如何
影响领导过程 5
领导者从何处学会领导,
人们对领导者有什么期待 7
领导者的喜和忧 8
用心领导 10
职场中的领导力 11
领导力的9个主要方面 12
第1章总结 填空练习 12
第1部分 领导力影响因素
第2章 领导力等式 16
领导特质理论 16
领导者行为理论 18
领导力权变理论 21
变革型领导 23
第3章 领导者素质 26
第4章 追随者特征 31
信任的重要性 32
第5章 环境因素 35
不同种类的智力 36
领导风格 42
今天的有效领导 46
第1部分总结 填空练习 47
第2部分 愿景的力量
第6章 愿景的重要性 52
愿景即理想 53
领导者要有远见,
善激发 55
领导效力 56
创建愿景 58
协调一致的重要性 61
为什么要创建愿景 61
有效愿景的要求 63
第7章 领导动机 64
第8章 组织氛围 69
领导方式 72
故事的力量 74
在职场建立社区 75
第2部分总结 填空练习 78
第3部分 道德的重要性
第9章 领导者的道德 82
沉重的课题 84
道德的渊源 85
道德、人类和其他动物 86
道德的形成 87
道德层次 88
顺从的教训 91
美德:第3层次第6阶段的
道德的本质 92
道德和法律部门 94
第10章 价值观的作用 95
价值观和勇气的重要性 97
“好”的传统定义 98
真诚 102
全面落实的价值观 102
领导力和价值观 103
领导者行为如何影响雇员行为
和组织名誉 105
个人价值观 106
第11章 工作中的道德 117
为何工作道德对领导很重要? 118
组织的道德环境 118
第3部分总结 填空练习 121
第4部分 权力下放
第12章 领导权力 128
服务型领导 127
授权型领导 129
领导者的地位 131
心理尺度与双向沟通 134
第13章 工作场所的授权 140
工作场所授权的原则 140
工作场所授权的特点 140
沟通的重要性 142
填补“需知”空白 142
高绩效工作场所 143
领导力挑战 145
第14章 质量改进 148
威廉爱德华戴明 147
质量改进运动的起源 150
质量改进综合理论 151
通过质量优势提高绩效 152
马尔科姆鲍德里奇
国家质量奖 155
第4部分总结 填空练习 155
第5部分 领导原则
第15章 有效领导 162
工作士气 167
领导采用技巧 172
心理健康和心流的概念 173
工作设计和工作满意度 174
第16章 人际关系 178
工作场所人际关系 176
有关对人的基本看法 177
虐待和身体暴力 178
人际关系中的信任与尊重 179
倾听的艺术 181
变革中的人际关系 187
第17章 团队概念 191
团队合作意义重大 189
优秀团队 190
积极与消极团队成员角色 192
处理问题 194
设计成功的团队 195
作为团队建设者的领导者 200
团队生活的各个阶段 203
避免群体思维 206
团队建设的措施和技巧 209
团队理念中的领导角色 210
第5部分总结 填空练习 211
第6部分 理解他人
第18章 人类行为 221
心理力量 217
工作动机 220
人们为何如此行事 228
第19章 说服人的艺术 236
说服艺术的要素 235
第20章 多样性挑战 246
应对多样性 243
应对多样性对策 245
多样性的益处 246
应对多样性的策略和方法 246
宽容为何重要 248
态度可以改变吗 249
工作场所中的性别差异 251
代际差异 255
领导力、多样性及个人表率 255
第6部分总结 填空练习 256
第7部分 提高效率
第21章 有效授权 266
有效授权的成功案例 263
有效授权的原则 265
第22章 如何分配工作 272
人岗匹配 270
管理角色和技能 274
重大转型——从实干家转向
协调者再转向思考者 277
试用 277
第23章 个性的作用 283
人的类型和文化类型 284
理解他人 285
和不同类型的人打交道 289
化解性格差异 291
领导须知和不同类型的人
对组织的贡献 292
个性的稳定一致——大五
个性特征 294
第7部分总结 填空练习 298
第8部分 助人成长
第24章 领导者也是师长 308
助人成长 306
职场培训 310
衡量学习有效性 311
培养领导力 312
雇用关系 315
第25章 助人应对变革 324
职场中的变化 320
变革期的员工管理 322
了解组织变革的复杂性 324
变化中的神话和现实 327
态度的重要性 328
发起变革 330
第26章 预防职业倦怠 336
应对倦怠 336
领导在预防倦怠中的作用 337
工作压力 338
工作压力及公共政策 339
跨文化压力 340
女性、工作与压力 341
主管猴子研究 342
工作压力干预 344
有抗压能力的人 346
受压个性和抗压个性 349
第8部分总结 填空练习 352
第9部分 绩效管理
第27章 绩效管理 362
根据目标评估结果 360
制定绩效目标 360
进行绩效回顾 361
绩效管理策略 364
第28章 工作绩效 372
提高绩效 373
只要你想,你就能提高绩效 379
成功的典范——山姆沃尔顿 381
卓越绩效的5种层次 381
风筝与线 386
通过行为矫正法提高绩效 386
第29章 维持纪律 393
采取措施纠错 389
第9部分总结 填空练习 393
第30章 展望未来:挑战与冲刺 401
展望未来 398
领导力的九大方面 399
关爱型领导 401
向林肯学习 403
继续向前 403
展开
前 言
《领导的艺术》(第3版)将行为理论与商业实践结合起来。每一章教授培养领导力某一重要方面所需的核心概念和技巧。本版价值更大,也更有影响力,因为它提供了一些自我评估的问卷表,添加了一些用于个人发展和班级参与的实践练习。《领导的艺术》不仅仅是教科书,它还是一本“学习”用书,因为它让读者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本书第3版在教授领导力方面的概念、原则和技巧时,其教授方法不仅适用于新老领导者,还适用于那些为取得成就而必须对他人施加影响力的一般人。本书的宗旨是开发你作为领导者的全部潜能,使你成为你心目中理想的领导者。
《领导的艺术》(第3版)包含了基础理论,以及让学习者联系自身情况的一些练习。书中讨论的话题包括领导特质和行为理论、领导魅力和转型领导、领导道德和价值观、人际关系和授权他人、团队概念和群体动态,教练式领导和培养他人、文化多样性和全球经济、职场压力和应变能力,以及绩效管理和组织成功。
本版在下列几个方面添加了一些新概念和新工具:
第1部分 领导失利,领导才智
第2部分 职场文化,领导愿景
第3部分 领导道德,领导价值观
第4部分 质量管理,工作氛围
第5部分 衡量士气,虚拟领导,团队领导
第6部分 跨文化领导,女性领导,代际差异
第7部分 个性和领导力
第8部分 领导变革,避免职业倦怠,领导力培养
第9部分 绩效管理,人员职位匹配,维持纪律
本书每部分后面都提供了讨论案例,以加深读者理解。
主要思想
本书基于两个思想。首先,只有领导者用心关注工作,领导才会有效。同样重要的是,领导者必须用心关爱他人。缺少这两个中的任何一个,领导力都不能发挥作用。领导者对工作和员工不能有任何敷衍。领导者是否用心,人们是了解的。如果领导者全心全意致力于实现目标,同时对员工很关切,他就会吸引和激发手下员工,而员工取得成就的潜力会变得巨大。
本书的第二个前提是,领导力是一门可以培养的艺术,途径就是掌握成功的九大重要方面。成功的领导者必须拥有下列知识和技能:了解领导力的变数、愿景的力量、道德的重要性、领导原则,要权力下放、理解他人、提高效率、培养他人及管理绩效。
目标读者
《领导的艺术》 (第3版)的目标读者是那些学习提升领导力以及其他相关管理课程的学生。本书适合在大学使用,也适合用于企业培训的课程,以及基于组织的强调培养领导力的教育项目。
本书内容既针对新上任的领导者,也针对经验丰富的领导者。新上任的领导者可以阅读本书,使自己具备一位领导者的素质。为组织未来的发展创建愿景,有效利用权威,提高员工绩效,解决棘手的个人问题,这些内容在第2、第4、第6和第9部分有所讨论,它们是所有领导者必须面对的挑战。
经验丰富的领导者可以借助本书解决职场中出现的问题,将有效领导技能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使领导风格适应追随者的需求,运用价值观和道德原则进行领导,提高雇员的积极性,有效授权,以及帮助人们应对变革,这些内容在第1、第3、第5和第8部分有所讨论,它们是领导者要关注的重要方面。
通过理解领导力及其挑战,了解用心关爱的重要性,并培养有效领导需要的技能,读者可以① 工作更有效,② 获得知识和技能,③ 时机合适时有能力领导他人。
方法和写作风格
多数其他领导力方面的教材和《领导的艺术》(第3版)的区别就好比讲座和研讨会的区别。虽然两者都是很好的教育方式,但讲座更适合传达大量信息,而研讨会更适合培养技能和端正态度。好的讲座会很有趣,丰富人的知识,而好的研讨会会激发并提升人的能力。《领导的艺术》(第3版)强调以互动研讨方式学习,同时兼顾到基础理论和重要内容。
本书的写作风格类似个人交谈,其中专业术语被减少到最低限度。一些真实案例的运用使要点更加清楚。通过一些事实、数据及意义深刻且方便记忆的逸闻趣事,一些概念得到了阐述。每部分后都布置了一些学习活动,使理论与实践能结合起来。我们的目的是使本书内容生动有趣,切实可行,而且切合读者关注的焦点。
如何使用本书
《领导的艺术》 (第3版)将当前有关领导力的知识、技能发展及广泛见解融为一体。它可以用做教科书、个人发展手册和领导力方面的案头参考书。书中内容按逻辑顺序编写。最佳的学习方法是交互式,阅读叙述部分,完成调查问卷,查看结果说明,并回顾有关原则和技巧。然后问自己:我如何运用这些原则和技巧?如何运用这些概念或信息来提高领导力?最后采取行动。
如果要提高兴趣,全面提高学习效率,不妨试试以下做法:
1.运用本书每部分的学习目标和思考题来聚焦学习,提高理解力,并加深对学习内容的记忆。
2.与家人、友人、同事,特别是那些对提升领导力感兴趣的人共同完成调查问卷和练习。这样,你就将所学内容真正用于实践,而且可以帮助他人。
3.想想你所见识到的最棒的领导者。他拥有什么样的素质?他如何展示领导艺术?运用书中内容提高自己的领导有效性。
4.在本书上写写画画。要遵循耶鲁大学威廉菲尔普斯(William Phelps)的建议:“书是供人们使用的,不是展示的;如果害怕在书上写写画画,你就不该拥有它。”也许你需要用在本书上标注二类内容,一类是标注自己个人发展的内容,另一类是标注帮助他人成长的内容。要在重要内容下画线,并写出自己的想法。要联系自身情况消化相关内容。
5.如想获得更多信息,请访问本书的网站:www.mhhe.com/manning3e。
祝好运!
我们希望你们提出建议。如果有疑问,或有改进本书的建议,请与我们联系。谢谢!
联系办法:
E-mail:manningg@nku.edu
curtisk@nku.edu
译者序
在当今世界,个人、组织、政府和社会都面临各种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各种不同主体都亟需提高自身适应变革和驾驭变革的能力。领导力作为一种“能够感知并促生正在呈现的东西”无疑成了我们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论。高超的领导能力对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组织管理领域,领导艺术尤其关键。这一过程或活动对组织变革、人员安排、文化变革、市场开拓等起到很大作用。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激发自身潜力,激励他人;学习担当,承担责任,构建信任和有秩序的文化土壤;引导变革,在无序的现实中找到秩序,这些对组织的生存和繁荣极其关键。《领导的艺术》这本书能够为读者和管理者提供全面开发自己的潜能、快速提升领导力的策略和方法,并找到自身可持续发展之道。
本书具有以下几大特色:
1.系统性。本书提供开发领导力的概念、框架和步骤。从较为宏观层次的概念界定,到中观层次的领导力活动内容描述,再到微观层次的发展领导力的情境及具体的步骤和技能,均为读者展现立体的、全面的领导力内涵和开发过程。
2.互动性。本书作者聚焦领导过程,尤其是领导力提升过程。在每个章节,提供了数十个供个体及群体使用的自我测评、实践练习、问卷调查、思考练习、总结填空、案例讨论,以及历史成功领导者的事例和感悟等,帮助阅读者通过自学提升领导力,或者通过和他人互动、协作帮助自己提高领导意识、能力及技巧。
3.权威性。本书的两位作者乔治曼宁和肯特柯蒂斯教授既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又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实践经验,他们对领导力开发的潜心研究和系统观察能够帮助读者把握领导力的本质,找到开发自身潜力的路径,通过切实可行的具体步骤达到提升领导能力的目的。
通过认真阅读和学习本书,读者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有意识地训练自身的领导能力,从而有效地改善自身处境,带领周围的人和组织获得更好的绩效,为使社会形成更好的秩序贡献一己之力。
1.培养系统思考的能力。领导者在领导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去理解自身的处境和周围系统的关系,要学习辨认“总体情境及情境的性质、相互作用或关系的性质,以及变化中的情境和关系的变化情况”(玛丽福列特)。对“情境客观性”的认识属于领导者的判断力范畴,它能够帮助领导者或管理者进行合理定位,对关系格局保持敏感。领导者通过系统思考,学习体会、把握、运作事物的整体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时要警惕仅仅“基于自身主观意识”是与非的选择,而是应专注于系统本身内在的脉络,培育真正的领导智慧。
2.建构互补性团队领导力。在组织管理过程中,领导力生态圈的培育尤为重要。组织中的基层、中层和高层之间形成互相依赖的、具有互补团队生态的领导力尤其重要。辨认方向、协调沟通和执行落地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围绕目标,将不同层级的能力有机进行连接,组织才能获得绩效。在一个层级的领导班子中,则要注意不同管理因素之间的衔接互动,只有将团队领导力深深扎根于组织土壤,组织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能量。
3.强化领导者应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巴纳德将“责任”界定为“领导者认为能做但从道德上不能做,或者认为不能做而从道德上必须去做的事情”。例如,每天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从失败中学习而不是假装知道所有问题的真相,对“反领导”行为的应对等,这些会给领导者造成强烈不愉快的情绪。管理者如能超越自身,做到角色和自我分离,将对保持自身的责任意识起到很大作用
4.对传统中国文化中领导智慧的吸收、消化和发扬。彼得圣吉坚持认为中国社会在未来对世界的贡献会表现在中国社会传统知识和人文情怀等方面。实际上,在《大学》中,已有了对可持续发展社会领导力使命的定义: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成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之而后天下平。”
希望你能够从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冯云霞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