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第1部分 C语言实验环境
第1章 Visual C++ 6.0上机过程 2
1.1 Visual C++ 6.0的安装 2
1.2 Visual C++ 6.0工作窗口及
常用菜单项 4
1.2.1 Visual C++ 6.0工作窗口 4
1.2.2 Visual C++ 6.0常用菜单项 6
1.3 Visual C++ 6.0程序运行过程 8
1.3.1 源程序的输入和编辑 8
1.3.2 源程序的编译 9
1.3.3 目标程序的链接 11
1.3.4 程序的运行 11
1.4 Visual C++ 6.0常见运行错误
及解决方法 11
1.4.1 Visual C++ 6.0常见编译错误 11
1.4.2 Visual C++ 6.0常见链接错误 25
第2章 Turbo C 2.0上机过程 27
2.1 Turbo C 2.0的安装 27
2.2 Turbo C 2.0工作窗口及菜单 28
2.2.1 进入Turbo C 2.0 28
2.2.2 Turbo C 2.0工作窗口 29
2.2.3 Turbo C 2.0菜单 30
2.3 Turbo C 2.0程序运行过程 35
2.3.1 编辑一个新文件 35
2.3.2 编辑一个已存在的文件 36
2.3.3 源程序的编译、链接及运行 37
第2部分 C语言实验
第3章 程序的调试与测试 42
3.1 程序的调试 42
3.2 程序错误的类型 45
3.3 程序的测试 48
第4章 上机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52
4.1 上机实验的目的 52
4.2 上机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53
4.3 上机实验的步骤 53
4.4 实验报告 54
4.5 实验内容安排的原则 54
第5章 实验安排 55
实验1 C实验环境与C程序
初步 55
实验2 顺序结构设计1—简单C
程序设计 56
实验3 顺序结构设计2—C基本
语法编程 58
实验4 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61
实验5 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62
实验6 选择、循环结构的综合
编程 63
实验7 指针 66
实验8 函数的定义及调用 67
实验9 函数综合编程 68
实验10 一维数组、二维数组 70
实验11 字符串 71
实验12 数组与指针 71
实验13 字符串与指针 72
实验14 结构体、共用体与枚举
类型 73
实验15 文件 75
第6章 C语言编程常见错误分析 76
第3部分 习题及参考解答
第7章 C语言程序基础 84
7.1 知识要点 84
7.2 习题 87
7.3 习题参考解答 90
第8章 程序基本结构 93
8.1 知识要点 93
8.2 习题 97
8.3 习题参考解答 105
第9章 模块化程序设计 108
9.1 知识要点 108
9.2 习题 111
9.3 习题参考解答 121
第10章 简单构造数据类型 124
10.1 知识要点 124
10.2 习题 127
10.3 习题参考答案 140
第11章 复杂构造数据类型 145
11.1 知识要点 145
11.2 习题 147
11.3 习题参考解答 152
第12章 磁盘数据存储 154
12.1 知识要点 154
12.2 习题 157
12.3 习题参考答案 161
第13章 实用程序设计技巧 163
13.1 知识要点 163
13.2 习题 164
13.3 习题参考答案 166
参考文献 167
展开
出 版 说 明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高等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也得到蓬勃发展。经过在多年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探索,我们总结出适合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计算机教育的研究型教学模式。
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基本形式为:精讲多练,以学生在课题研究中探索式的学习为主、以网络教学平台答疑讨论为辅、以试题库在线测验为补充的教学模式。
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操作,重点突出以下三个方面:
① 加强自学和实践。课堂教学主要精讲重点内容,而不是面面俱到。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并借助网络教学平台上的多媒体课件或其他多种学习资料进行学习。同时增加上机实验教学的学时比例,充分利用上机练习掌握所学的内容。
② 以实际训练提高教学效果。在上课前给每个学生(或几个学生为一组)布置一项实际操作或软件开发课题。课题力求既结合实际,又能涵盖课程教学的内容,明确具体要求和进度。学生结合课程进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该课题后,教师进行考核。
③ 充分重视辅助教学手段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建设在线考试环境,学生可以随时登录进行在线测试。根据教学进度的安排,每个重要学习单元都组织学生在线测试。另外,在教学平台的辅导答疑论坛,安排专人主持,负责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根据学生在答疑论坛发表见解的次数和深度,评定答疑讨论分,并计入平时成绩。
总之,研究型教学模式在重视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的同时,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放到了重要位置,把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意识有机地融合到平时的教学过程之中。
为了更好地探索研究型教学模式,2006年我们组织编写了这套系列教材,使用3年以来,结合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和各位同仁的反馈意见,我们对这套教材进行了修订。修订后本系列教材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基础(第2版)》、《C语言程序设计(第2版)》、《数据库技术及应用(第2版)》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第2版)》等。同时开发了与本套教材相配合的网络化教学平台软件,已在济南大学的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中试用,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套教材还配有习题解答、实验指导及教学用多媒体电子课件,以利于教师备课和学生自学,请登录华信教育资源网(http://www.hxedu.com.cn)注册下载。
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教育,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不同于计算机专业教育。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计算机教育的重点应该是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此,本套教材从应用出发,以应用为目的,更强调实用性,在确保概念严谨的同时,做到通俗易懂、例题丰富、便于自学。我们希望这套教材能使广大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受益,并通过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应用使他们能更好地灵活掌握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这套教材得到了济南大学教材建设委员会及各方人士的指导、支持和帮助,在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教材中还可能存在不足之处,竭诚欢迎广大读者和同行批评指正。
研究型教学模式系列教材编写组
《研究型教学模式系列教材》编委会
主 任 杨 波
副 主 任 陈月辉
委 员 曲守宁 董吉文 刘明军 马 涛
奚 越 唐好魁 徐龙玺 张苏青
韩玫瑰 郭庆北
第2版前言
济南大学开设“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已有十余年的历史,在课程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该课程2005年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2009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2007年我们编写了本课程的教材《C语言程序设计》,在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该教材出版以后,被多所高等学校选作教材,并被数十所高校作为教学的主要参考书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各位同仁和广大读者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四年后的今天,我们根据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感受,结合收集到的建议和意见,对第1版教材进行了修订,出版了《C语言程序设计(第2版)》和《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教程(第2版)》。
本书包括3部分。
第1部分是“C语言实验环境”。介绍Visual C++ 6.0集成环境下的上机方法,并根据学习的顺序,列出初学者在学习过程中常犯的一些语法错误,每条错误均给出在Visual C++ 6.0中调试程序时系统提示的错误信息,并分析错误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使读者在学习时有所参考。另外,考虑到Turbo C 2.0还在使用,本书也简单介绍了Turbo C 2.0的上机过程。
第2部分是“C语言实验”。首先先介绍程序调试和测试的初步知识,提出上机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并根据教学内容安排了15个实验。然后介绍在进行C语言编程时的常见错误分析,主要介绍常见的逻辑错误和解决方法。
第3部分是“习题及参考解答”。这部分按主教材的章节,先总结该章的知识要点,然后给出大量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程序填空题及编程题等,最后给出部分习题的参考答案。大部分习题是基础知识题,帮助读者巩固基础知识。对于一些较简单的编程题,只给出分析提示和程序框架,实现代码留给读者自己完成,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部分习题的难度高于书中的例题,目的是使读者根据已学的内容,举一反三,学会根据已有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希望初学者尽量多做习题,以提高程序设计水平。
书中的全部题目(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程序填空题及编程题)均在Visual C++ 6.0中调试通过,可以直接将代码输入Visual C++ 6.0编译运行。书中的很多习题都很经典,提出并解决了很多常见的问题,完成这些习题,理解程序的思路,将有助于扩大眼界、丰富知识,学会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应该指出,本书给出的程序的解答并非唯一解答,甚至不一定是最佳解答,我们只是提出一种参考方案,读者完全可以编写出更好的程序。希望读者能充分利用本书提供的资源,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方法。
本书第1~4、10、12章由蒋彦编写,第5~6、11章由史桂娴编写;第7~9章由许美慧编写。全书由蒋彦统稿。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众多同仁的关心与支持。刘明军教授和韩玫瑰副教授在整个编写过程中,对全书的整体框架和具体内容,都进行了详细的指导。张平、黄艺美、李崇威、王卫峰、夏英杰等老师在百忙之中阅读了部分书稿,指出了原稿中的一些不当之处。本书的编写参考了大量近年来出版的相关书籍及技术资料,吸取了许多专家和同仁的宝贵经验。在此一并表示衷心地感谢!
尽管我们作出了很大努力,但由于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出现错误或不妥之处,恳请同行专家及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作 者
2011年1月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