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简介:
第1 章 何谓引导 ........................................................................................... 1
什么是引导 ........................................................................................ 2
引导者做什么 .................................................................................... 3
引导者应拥有怎样的信念 ................................................................ 4
引导者典型的工作任务是什么 ........................................................ 4
过程与内容有什么区别 .................................................................... 5
团队引导的技能与工具 .................................................................... 6
核心技能概述 .................................................................................... 7
中立的含义 ........................................................................................ 9
学会说“收到” ............................................................................... 11
何时说“我们” .............................................................................. 12
引导者如何做到自信和坚定 .......................................................... 12
引导中的语言模式 .......................................................................... 14
讨论的结构 ...................................................................................... 15
会议引导的启动 .............................................................................. 16
会议引导过程中 .............................................................................. 18
会议引导的收场 .............................................................................. 20
有效的会议记录 .............................................................................. 21
用词的原则 ...................................................................................... 22
如何使用白板架 .............................................................................. 23
引导者的最佳经验与最差表现 ...................................................... 25
引导者的行为特点和策略 .............................................................. 26
引导者的核心技能观察清单 .......................................................... 29
引导过程观察清单 .......................................................................... 31
引导胜任力分级 .............................................................................. 31
引导胜任力的自我测评 .................................................................. 33
第2 章 有效提问 ......................................................................................... 35
有效提问的原则 .............................................................................. 36
提问的类型 ...................................................................................... 37
提问的格式 ...................................................................................... 37
跟进提问的重要性 .......................................................................... 39
询问敏感问题 .................................................................................. 39
提问示例库 ...................................................................................... 40
第3 章 团队引导的步骤 ............................................................................. 49
评估和设计 ...................................................................................... 50
给予反馈和完善方案 ...................................................................... 51
最终准备 .......................................................................................... 52
开始引导 .......................................................................................... 55
引导过程中 ...................................................................................... 57
结尾 ................................................................................................. 58
后续跟进 .......................................................................................... 59
收集关于会议引导的反馈 .............................................................. 59
欣赏式访谈 .................................................................................... 214
头脑风暴 ........................................................................................ 215
书写式头脑风暴 ............................................................................ 217
亲和图法 ........................................................................................ 218
差距分析 ........................................................................................ 219
供需对话 ........................................................................................ 221
力场分析 ........................................................................................ 222
根本原因分析 ................................................................................ 224
5 个“为什么” ............................................................................. 225
画廊浏览 ........................................................................................ 226
多项投票法 .................................................................................... 229
决策矩阵 ........................................................................................ 231
离场评估表 .................................................................................... 233
通过问卷获得反馈 ........................................................................ 234
系统性解决问题 ............................................................................ 236
扫清障碍 ........................................................................................ 244
第11 章 会议过程设计范例 ..................................................................... 246
会议场景1 组织探索的会议 ..................................................... 247
会议场景2 项目环境扫描 ......................................................... 249
会议场景3 项目团队启动 ......................................................... 252
会议场景4 制定项目使命和愿景 ............................................. 254
会议场景5 制订工作计划,明确各自角色与责任 ................. 256
会议场景6 风险评估 ................................................................. 258
会议场景7 利益相关者分析 ..................................................... 261
会议场景8 制订项目沟通计划 ................................................. 263
会议场景9 项目例会 ................................................................. 264
会议场景10 创新思考 ............................................................... 266
会议场景11 项目中期检查 ....................................................... 269
会议场景12 系统化解决问题 ................................................... 271
会议场景13 收集建设性反对意见 ........................................... 274
会议场景14 调研反馈 ............................................................... 276
会议场景15 人际关系问题解决 ............................................... 278
会议场景16 克服对变革的抵触 ............................................... 280
会议场景17 项目复盘 ............................................................... 284
会议场景18 项目收尾 ............................................................... 286
展开
致中国读者
我非常荣幸向广大中国读者介绍《引导:团队群策群力的实践指南》。
引导实践起源于80 年前对行为科学的研究。长期以来,它的定义较为模糊,使用者主要是教育工作者、管理顾问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士。随着西方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管理者越来越认识到必须发挥团队每位成员的智慧才能成功。那时,管理者已经发现引导工具和技术在利用集体智慧、制定计划和决策方面非常有效。如今,引导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当今竞争激烈环境中激发集体思考与创新的核心技能之一。
对于不熟悉引导技术的人,通常会认为它只是一套有效开会的工具和方法。实际上,高效会议只是引导技术的一个应用领域,其价值远不止于此。引导关乎如何将人们聚集在一起工作,发挥集体创造力,确保每个人的想法都被听到和理解,帮助社区汇聚智慧、共同参与建设。引导,本质上是在创建合作的文化。
使用引导方法对引导者本身也是个人成长的过程。在引导过程中,他们能更深入地洞察和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及群体内的动力,应对复杂的人际互动。引导有助于提高自我觉察能力,使人在面对人际关系时更有信心。
领导者运用引导原则和方法时,也在丰富他们的领导风格。具有引导风格的领导者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每个人的经验智慧,取得更丰富的工作成果。
引导工具和方法对社区建设者也非常有价值,能引发公众对社区议题进行有效对话,促进大家积极参与和承担责任。
在教育领域,引导正做出巨大贡献。教师使用引导方法,从传统的“教授”方式转向更多地鼓励学生主动探索,通过提出好问题和设计结构化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方法使课堂成为好点子激发、碰撞和整合的场所。
无论你是公司领导、项目经理、社区发展专家、教师,还是职业引导者、培训师、管理咨询顾问,只要你需要与一群人合作,引导技术都将对你大有裨益。
我非常荣幸看到本书被翻译成中文,希望它能支持你所在的组织、社区和集体的可持续发展。
谨此送上我美好的祝愿!
英格里德·本斯
推荐序一
引导——团队协作的秘方
当前的大环境充满了快速的变化、复杂的关系和难以预测的发展动态,这使得企业界、非营利机构甚至政府机关的领导者无法仅凭个人智慧做出决策并确保其有效实施。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中能否胜出,关键在于团队协作的成效。
在我多年协助组织领导者的经历中,常听到的问题是:“如何让持有不同观点和才能的成员提出最佳想法,并共同产生创新的做法?”更进一步的问题是:“如何凝聚团队共识,为同一目标共同努力?”
当你开始提出这些问题,并尝试采取一些方法朝这个方向努力时,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在“团队引导”的道路上了!
所谓引导(Facilitation),其本意是让事情变得更容易,简而言之,就是如何帮助一群人更顺利地从一点走到另一点。难点在于,当一群人聚在一起时,他们各自拥有不同的专业背景、感受、观点和做法,如果不能拓展整个团队的参与空间,就很难实现这一目标。我曾有一位半导体客户的人力资源主管说过:“在我们公司,每位与会者都拥有两三个博士学位,讨论时谁也不让谁,这也是我们引入团队引导方法课程的原因,目的是让每个人都能充分将智慧贡献给整个团队。”
引导者如何创造团队空间?简单地说,从扮演中立角色开始,关注团队讨论的流程(而非只是内容),并着力于探询,提出有力问题。这看似简单,但实际操作涉及许多复杂层面的问题。
引导领域国际上已有二三十年发展历史,积累了许多有效做法。国际引导者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Facilitators,IAF)定义了专业引导者的六大核心能力(详情可查IAF 网站)。我曾任IAF 亚洲区代表,多次在国际年会上遇见本书作者英格里德·本斯女士,她在引导领域深耕多年,出版多本图书,是该领域的著名专家。
专业引导者的培养非一蹴而就,至少需要五年。除了参加专业课程和认证,还需要积累实践经验。如何快速学到即学即用的技巧,在日常会议中运用?答案或许就在这本书中。书名即表明,书旨在让读者从基础轻松入手,全面覆盖从基本的概念、工具到操作方法、流程和步骤,乃至会议流程设计。任伟先生的精准翻译保留了引导精神的原汁原味,难能可贵。
有了基本概念,学习引导还需要课堂实际示范、理论讲解,老师现场指导操作并反馈,以快速提升核心能力。
总的来说,要摆脱一盘散沙状态,必须在团队协作上下功夫,学习引导是关键。打开英格里德·本斯女士的书,你将看到她从经验中提炼的秘诀,相信这比“土法炼钢”能少走弯路。
许逸臻(Laura Hsu)
国际认证引导师
IAF 认证评审
开放智慧引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任IAF 亚洲区代表
推荐序二
2011 年3 月中旬,我参加了在深圳举办的华人引导者年会,并为2012年在中国举办的IAF 亚洲年会做前期准备和调研。当地与会者非常热情地参与了各项讨论和活动,并对“引导”的重要性及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深刻的探讨。如果《引导:团队群策群力的实践指南》这本书当时在场,我相信它对那些心中仍存有疑惑或想进一步了解如何成为引导师的朋友来说,许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英格里德·本斯的这本书是引导师案头必备的参考书。在IAF 每届北美年会上,这本书常是资深引导师推荐给初学者的必买书之一,而英格里德·本斯的工作坊也是许多引导师争相参加的活动。我有幸在2010 年参加了英格里德·本斯在IAF 北美年会上的工作坊,并完成了系列在线课程,受益匪浅。
《引导:团队群策群力的实践指南》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一本书。英格里德·本斯不仅对引导师个人内在的修为与心态进行了清晰的描述,也系统地告诉读者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引导者,甚至在开展引导会议工作时,每个阶段应做的准备与注意事项都在书中详细陈述,其中也包含了许多策略与方法,帮助读者轻松应对引导团队时可能面临的挑战。
在这个变化迅速的社会以及日益复杂的组织与企业议题面前,所谓的“专家”已经很难提供确切的解决方案了,唯一能提供解决方案的就是在组织或企业中的每位成员。但如何集结组织中每位成员的智慧,并让团队以创新的思考与方式真正解决组织与企业的问题,“引导”就是新兴的重要工具之一。
很高兴看到任伟先生将这本重要的引导书籍翻译成中文,这对引导在中国的推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希望更多的读者通过这本书能够打开通往引导专业的大门,每个人都可以轻松地成为一个引导者,让引导力强化个人的管理能力和领导力,并顺利带领团队创造正向的改变,无所不胜。
张桂芬
国际认证引导师
IAF 亚洲区代表
财团法人朝邦文教基金会董事
推荐序三
能力建设始终是发展项目希望实现的目标。只有当目标群体具备了能力,他们才拥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如果这些能力是内在的,那么它们带来的变化将是无限的。大多数社区发展项目(包括城市和农村项目)都强调能力建设,许多非政府组织也正在为此努力。
当一个组织能够群策群力时,它将更有效地提供服务,更从容地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群策群力同样源自内在的动力。内在的动力来自对变革方案的拥有感。当目标群体自愿参与讨论时,他们就会对变革方案产生拥有感。正确的引导或催化讨论是增加他们参与度的重要手段。
过去,许多发展和变革来自上层人士、知识分子,或资源拥有者,如捐助者,他们有良好的意愿。但太多的失败项目告诉我们,仅有良好的意愿是不够的,还需要真正认同目标的人群,他们需要有能力去推动变革。工作人员需要具备引导的知识和技巧,来激发目标群体的内在动力,这样才会更接近成功。作为引导者和催化师,我见证了许多内在动力的产生,看到了许多充满动力的眼睛。我感激在十几年前就有幸得到这方面的启蒙。
我很高兴地看到,国内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重视引导和催化,更高兴地看到面前有一本非常详尽的引导实践指南。本书清晰地描述了引导过程,并将引导中所需的工具毫无保留地介绍出来。正如作者所说,这是一本实用手册。
作为发展工作者,拥有这样一本实用手册是非常幸福的。它应该是发展工作者最常使用的工具书,无论是在社区会议中、培训或与个别人员访谈沟通时,如果你掌握了书中所述的引导技巧,如果你使用了其中的步骤,你的项目将更接近成功。然而,更重要的是,引导者必须有一个信念——人有能力去改变,他们有想法,对需要改变的事情有足够的认识,并且因为这与他们息息相关,他们有改变的热情。你需要做的是引导和催化。
祝愿此书能够造福大家,让更多的内在动力得以涌现,让更多的改变能够成功,让我们拥有一个更好的明天。
丘仲民
世界宣明会中国办事处项目总监
译者序
本书是关于如何激发集体智慧、促进群策群力的方法和实践指南。它旨在调动团队中每位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人们不仅收获成果,还能体验到“合作”的美好。
我第一次接触引导是在2004 年年初,当时我所在的公司邀请了一位法国专家。他组织我们公司的项目经理和客户方的项目经理共20 多人,进行了为期5 天4 夜的工作坊,目标是梳理项目管理流程。我们期待这位专家能讲授些什么,但他似乎并没有做太多,只是扮演了引导者的角色,介绍了基本的讨论规则,并准备了四面墙,方便我们粘贴卡片和白板纸。我们从早到晚工作,将各个环节写成卡片,贴在工作墙上。大家一起讨论每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而引导者只在环节转换时说几句话来承上启下,激发我们的思维碰撞。5 天后,我们看着满屋子贴满的白板纸、流程图和
丰富的研讨成果,感到非常兴奋。集体智慧被激发出来,而在这个过程中,那位引导者似乎消失了。如果没有他,我们很难进行充分的交流,也很难呈现出清晰的研讨成果。
引导者的精神在中国文化中也有所体现。老子在《道德经》第十七章中提到:“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这段话描述了几种不同的领导风格。其中,最高明的领导者是团队只感觉到他的存在,而在事情成功时,团队会喜悦和兴奋地欢呼“这是我们自己搞定的”。他扮演的是引导者的角色,他的作用不在于证明自己的能力,而是调动团队的潜能,让成员积极投入,并体验到他们自己相互协作、集体创造的魔力。引导者起到了引发和催化的作用,却又把功劳留给了团队。
优秀的引导者秉承“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信念。如果团队领导者能做到“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那确实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
要达到这种境界,需要拓宽自己的视野。2007 年,在桂香梅女士的推荐下,我参加了IAF 年度亚洲年会,兴奋地看到国际上许多乐于分享、推动组织与社区发展的专业人士,大家热烈讨论如何催化集体智慧。我也看到很多资深引导者,带着使命感,不计回报地从欧洲、北美来到亚洲,支持亚洲地区的引导者成长。从那时起,我许下了一个心愿,不仅要自己实践引导,还要为在中国大陆传播引导尽一份绵薄之力。
在见识了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引导方法之后,我们还需要领悟“引导的信念”。一块工坊的创办人毛乐民先生曾讲述过“石头汤”的故事:一个行路人来到一个村庄,声称要用石头煮汤。村民们出于好奇围观,有人提供锅,有人拿来柴火和水,“好像还需要点什么就更美味了……”,在他的引导下,村民们有的拿来萝卜、白菜,其他人也纷纷行动起来,回家取来自家的食材,如香菇、土豆、青菜、豆腐、调料、肉等。最终,村民们不仅享受到了美味的汤,也体验到了集体分享的快乐。而那个行路人带来的,只是一颗石头。“石头汤”的精神不断提醒我,真正的智慧来自我们所面对的群体。无论走到哪里,我都带着那颗石头,在实践中陪伴各种类型的团队和群体,也在自己所在的团队中体验冲突与解决,体验团队智慧在“自然而然”的过程中被激发,体验个人和团队的改变与成长,这正是我们见证奇迹的时刻。经历得越多,我越相信:
? 每个人都是一个奇迹,一个活生生的宝藏。生命的意义在于让每个奇迹找到和欣赏自己的独特性,以及找到和欣赏他人的独特性。
——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女士
? 每个团队都是值得拥抱的奇迹。
——欣赏式探询创始人David Cooperrider
放下怀疑和评判,引导者的任务是让真实的能量显现,使团队中的每个人都能贡献自己的想法和经验,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期望,并将这些在过程中融合成集体智慧,激发大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真正理解引导的“道”,在运用“术”时才能流畅自然,体验到“上善若水”和“为而不争”的精妙。这对引导者的内在修养要求很高。引导像一门技艺,需要先熟练掌握工具和方法,然后对自己、他人和团队动力有更深刻的洞察。我观察到的优秀引导者都在运用自己引导团队的动力和能量,这要求引导者在自我觉察和成长上不断修炼。在自我成长方面,学习萨提亚成长模式(Satir
Growth Model)非常有益。
引导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国际上有多种引导方法的流派,虽然具体操作不同,但都基于“相信团队”的内在信念。国内也出版了一些关于激发集体智慧的优秀书籍,如《对话:变革之道》《欣赏式探询》《世界咖啡:创造集体智慧的汇谈方法》《第五项修炼》等。本书专注于引导技术,是介绍引导基本理念、技术和工具的经典工具书。它为读者打开了一扇引导之门。IAF 作为国际专业组织,成为会员并参加国际会议也是重要的成长途径。
我们生活在一个日益强调合作和集体智慧的时代。引导技术在国际上不仅受到企业、政府、非营利组织的重视,也开始在基础教育领域展现其价值。2006 年,我在旧金山访问一所中学时,发现教师们都很擅长引导,他们善于倾听和提问。引导能力还被明确列为学校培养学生的四项核心软技能之一。在中国,一些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已经开始接触引导技术,为中国基础教育界带来一股创新之风。
在翻译过程中,“Facilitation”这个词很难翻译,国内有多种译法,如促动、促导、建导、催化、协作、宣导等。我征求了同行的意见,最终选择译为“引导”,这样更容易理解,便于大家使用。“Facilitator”则译为“引导者”,因为从事引导工作的人很少自居为“师”。引导者的态度是谦卑和平和的,他们不抢风头,遵循“为而不争”的原则。
在翻译本书的过程中,我得到了作者英格里德·本斯女士的大力支持。
她解答了我在翻译过程中的疑惑,并邀请我观摩她在某跨国企业的内训课程,同时鼓励我讲授她开发的引导技术训练课程。本书的翻译是团队协作的成果,初译分工如下:任伟负责第1、4、6、8 章,伍勇负责第2、3 章,师源负责第5 章,范培华负责第7 章,张楠负责第9 章。雷海民和孙萍也对初译有所贡献。任伟对全书进行了校对和审核。感谢张知三、董志文、曹敬唯、朱晓平等朋友对全书进行复查,使翻译尽可能符合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同时,感谢电子工业出版社刘露明老师的耐心和支持。
自2011 年本书第1 版出版以来,我收到了许多读者的来信,分享了他们的学习收获。我翻译的第4 版更新部分非常有价值,尤其是关于组织内人员如何进行有效引导的内容。这本书内容非常“干”,将许多宝贵经验浓缩在精炼的文字中。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在进行会议引导之前和之后阅读相应的章节,实践后邀请参与者提供反馈,并在反思中学习和成长。同时,也欢迎大家来信指正,交流应用心得。希望引导技术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帮助更多组织和团队。
任伟
771396303@qq.com
微信公众号:对话共创美好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