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信教育资源网
人工智能通识
丛   书   名: 大学生公共基础课系列教材  人工智能通识课系列教材
作   译   者:周德锋 出 版 日 期:2025-10-01
出   版   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维   护   人:贺志洪 
书   代   号:G0513460 I S B N:9787121513466

图书简介:

人工智能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它不仅是掌握未来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也是推动社会进步、解决复杂问题的有力工具。掌握与人工智能协同的工作方式与流程成为职场竞争的关键优势。本书紧跟国家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战略,以培养智能时代高素质技能人才为目标,采用项目任务式结构,精心设计八大核心项目:从人工智能技术全景认知出发,深入解析大语言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通过提示词工程、多媒体创作、数字人开发等模块培养核心应用技能;聚焦程序设计、信息检索等领域的技术革新;创新设计就业创业赋能方案;最终构建人工智能伦理与素养培育体系。每个项目设置“理论认知—工具实操—场景应用”三级学习目标,确保知识向能力的有效转化,系统构建了人工智能技术认知与应用能力培养体系。本书既可作为高职院校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教材,也可作为社会学习者掌握人工智能核心技能的参考用书。
定价 59.8
您的专属联系人更多
关注 评论(0) 分享
配套资源 图书内容 样章/电子教材 图书评价
  • 配 套 资 源

    本书资源

    会员上传本书资源

  • 图 书 内 容

    内容简介

    人工智能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它不仅是掌握未来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也是推动社会进步、解决复杂问题的有力工具。掌握与人工智能协同的工作方式与流程成为职场竞争的关键优势。本书紧跟国家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战略,以培养智能时代高素质技能人才为目标,采用项目任务式结构,精心设计八大核心项目:从人工智能技术全景认知出发,深入解析大语言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通过提示词工程、多媒体创作、数字人开发等模块培养核心应用技能;聚焦程序设计、信息检索等领域的技术革新;创新设计就业创业赋能方案;最终构建人工智能伦理与素养培育体系。每个项目设置“理论认知—工具实操—场景应用”三级学习目标,确保知识向能力的有效转化,系统构建了人工智能技术认知与应用能力培养体系。本书既可作为高职院校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教材,也可作为社会学习者掌握人工智能核心技能的参考用书。

    图书详情

    ISBN:9787121513466
    开 本:16(185*260)
    页 数:372
    字 数:640

    本书目录

    项目1 人工智能技术概述
    任务1 认识人工智能技术体系
    任务描述
    任务分析
    任务实现
    1.人工智能就在你身边
    2.人工智能定义与核心特征
    3.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历程
    4.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组成
    5.人工智能的四大要素
    6.人工智能类型
    7.人工智能技术的八大重点应用领域
    任务实践
    任务2 探索大语言模型与AIGC技术基础及应用
    任务描述
    任务分析
    任务实现
    1.大语言模型的定义
    2.大语言模型的工作原理
    3.AIGC的定义与发展历史
    4.AIGC的应用方向
    5.AIGC的基础技术
    6.大语言模型与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关系
    7.主流大语言模型简析
    任务实践
    1.创作能力
    2.逻辑推理
    3.角色扮演+创作能力
    任务3 展望人与人工智能技术协同共生未来
    任务描述
    任务分析
    任务实现
    1.人工智能从生活渗透到深度融合
    2.人机协作关系的三重跃迁
    3.人机共生的双重驱动力与未来图景
    4.人类智慧与AI协同创新的实践印证
    5.人工智能赋能科技突破与人才转型
    6.高职学生在人机共生时代的角色担当
    7.深度协同的未来图景与中国担当
    任务实践
    1.人工智能如何改变我们对智能的传统理解
    2.AI技术如何影响我们对意识和生命的看法
    3.AI与人类未来的共生
    项目考核与评价
    项目2 人工智能提示词与提示词工程
    任务1 认识提示词基础
    任务描述
    任务分析
    任务实现
    1.提示词的定义
    2.提示词的作用
    3.提示词的基本结构及本质特征
    4.提示词的类型
    5.提示词设计原则
    任务实践
    任务2 构建提示词工程
    任务描述
    任务分析
    任务实现
    1.提示词工程的定义
    2.提示词框架
    3.提示词如何驱动大语言模型
    4.模型差异与提示策略选择
    5.提示词的设计技巧
    任务实践
    任务3 设计提示词赋能校园多场景应用
    任务描述
    任务分析
    任务实现
    1.与大语言模型协作之道
    2.大语言模型助力学业加速
    3.大语言模型辅助校园事务管理
    4.大语言模型助力科研创新
    5.大语言模型担任心理健康与生活顾问
    6.大语言模型助力职业发展
    7.大语言模型赋能专业拓展
    任务实践
    项目考核与评价
    项目3 人工智能在多媒体领域的应用
    任务1 认识AI图像创作技术
    任务描述
    任务分析
    任务实现
    1.AI图像生成与识别原理
    2.图像生成工作流
    3.商业设计海报生成流程与技术详解
    4.图生图融合技术原理解析
    5.图像识别技术
    任务实践
    任务2 探索AI音频创作技术
    任务描述
    任务分析
    任务实现
    1.AI音乐与配音创作
    2.Suno音乐创作平台解析
    3.Udio音乐创作平台解析
    4.技术对比与应用建议
    5.AI音乐的未来展望与行业影响
    6.AI作曲与编曲技术解析
    7.探索创新应用场景
    任务实践
    任务3 构建AI视频创作工作流
    任务描述
    任务分析
    任务实践
    1.实现智能视频生成
    2.AI视频制作
    3.以文字生成视频
    4.以图片生成视频
    5.参考主体生成视频
    6.优化视频制作流程
    7.开发行业解决方案
    任务实践
    项目考核与评价
    项目4 人工智能在数字人领域的应用
    任务1 认识数字人技术
    任务描述
    任务分析
    任务实现
    1.数字人的本质与演进
    2.数字人技术演进的三次跃迁
    3.数字人产业发展的结构性趋势
    4.核心技术架构解析
    5.数字人产业应用的系统架构
    6.国内外主流工具对比
    任务实践
    任务2 探索数字人创作流程
    任务描述
    任务分析
    任务实现
    1.完成数字主播创建
    2.腾讯智影创作平台数字人生成工具
    3.剪映创作平台数字人生成工具
    4.腾讯智影与剪映制作效果对比分析
    5.优化数字人表现效果
    任务实践
    任务3 展望数字人应用场景与发展前景
    任务描述
    任务分析
    任务实现
    1.数字人在教育培训领域中的应用
    2.数字人在互动客服领域中的应用
    3.数字人在活动宣传领域中的应用
    4.数字人在娱乐游戏领域中的应用
    5.数字人在展览活动领域中的应用
    6.数字人在媒体主播领域中的应用
    7.负责任的创新与协同治理
    任务实践
    项目考核与评价
    项目5 人工智能在程序设计领域的应用
    任务1 掌握AI辅助编程基础技能
    任务描述
    任务分析
    任务实现
    1.实现智能代码生成与优化
    2.构建低代码/无代码开发环境
    3.实施智能代码审查
    任务实践
    任务2 开发AI驱动的编程工具链
    任务描述
    任务分析
    任务实现
    1.创建自动化测试系统
    2.实现跨平台开发支持
    3.开发AI数字创意工具
    任务实践
    任务3 构建编程智能体应用
    任务描述
    任务分析
    任务实现
    1.设计编程语言智能体
    2.赋能多模态交互升级
    3.拓展AI云端部署服务
    任务实践
    项目考核与评价
    项目6 人工智能在信息检索领域的应用
    任务1 了解信息检索
    任务描述
    任务分析
    任务实现
    1.信息检索的核心概念
    2.信息检索方法
    3.信息检索流程
    任务实践
    任务2 掌握人工智能驱动的检索技术
    任务描述
    任务分析
    任务实现
    1.人工智能驱动的技术演进
    2.人工智能驱动的检索工具与框架
    3.语义搜索与知识图谱
    任务实践
    任务3 探索前沿检索应用场景
    任务描述
    任务分析
    任务实现
    1.多模态与跨语言检索
    2.人工智能赋能学术与科研检索
    任务实践
    项目考核与评价
    项目7 人工智能在就业创业领域的应用
    任务1 构建智能就业辅助系统
    任务描述
    任务分析
    任务实现
    1.设计职业画像与能力评估模型
    2.智能求职工具链应用
    3.实现人岗智能匹配
    任务实践
    任务2 探索AI赋能创业创新
    任务描述
    任务分析
    任务实现
    1.识别创业机会与验证
    2.开发创新支持工具
    3.开拓新兴创业领域
    任务实践
    任务3 构建AI驱动的就业创业协同生态
    任务描述
    任务分析
    任务实现
    1.生态系统架构设计
    2.实践协同应用场景
    3.生态优化与迭代
    任务实践
    项目考核与评价
    项目8 人工智能伦理与素养培育
    任务1 剖析人工智能社会影响
    任务描述
    任务分析
    任务实现
    1.人工智能技术的社会价值
    2.人工智能时代的核心机遇
    3.人工智能时代的复杂挑战
    4.人工智能对职业带来的影响
    5.人工智能时代催生的新职业
    任务实践
    任务2 构建人工智能伦理与法律协同治理框架
    任务描述
    任务分析
    任务实现
    1.人工智能伦理的概念、内涵与必要性
    2.人工智能基本伦理规范
    3.人工智能伦理的焦点问题与挑战
    4.人工智能中的法律问题
    5.法律体系的应对与未来发展
    任务实践
    任务3 培育智能时代素养
    任务描述
    任务分析
    任务实现
    1.人工智能素养的核心定义与构成
    2.人工智能素养的通用原则
    3.公民的通用人工智能素养
    4.人工智能时代高技能人才必备素质技能
    5.拥抱智能时代与共塑文明未来
    任务实践
    项目考核与评价
    
    展开

    前     言

    当今世界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为响应国家战略需求,培养支撑产业升级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我们立足技术前沿与教育使命,编写了这本《人工智能通识》教材。
    人工智能已从实验室的尖端技术演变为重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性力量。从智能制造车间的协作机器人到智慧城市的交通网络优化,从医疗诊断的AI辅助系统到个性化教育的智能助手,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融入社会肌理。特别是以DeepSeek、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技术,正在重新定义内容创作与知识生产的方式。据权威机构预测,2025年我国AIGC应用规模有望突破2000亿元,这预示着人工智能将成为未来职业发展的必备技能。
    面对这一技术浪潮,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正面临严峻挑战。人工智能不仅改变了职业需求结构,更对人才的知识能力体系提出了全新要求。掌握人工智能基础能力、理解人机协作逻辑、具备智能时代素养,已成为数字化公民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对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而言,如何快速适应技术变革,将人工智能工具转化为职业发展的助推器,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书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我们汇聚产学研多方智慧,以“技术认知—工具掌握—场景应用—责任培育”为主线,构建了系统完整的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体系。本书不仅涵盖大语言模型、AIGC等前沿技术原理,更设计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实操训练,帮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人工智能工具的使用技巧。同时,我们特别注重技术伦理的渗透式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判断能力。帮助学生打开人工智能世界的大门,掌握智能时代的关键技能,成为既精通技术应用又深谙伦理边界的复合型人才,为国家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贡献智慧与力量。
    本书内容
    本书立足人工智能技术前沿与应用实践,系统讲解以下8个核心项目的内容:
      人工智能技术概述(项目 1)。本项目带领读者全面认识人工智能技术体系。从生活中无处不在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切入,系统阐释人工智能的定义、发展脉络、核心特征与关键技术组成,深入剖析其四大要素与主要类型。项目特别聚焦大语言模型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技术原理、发展历程及八大重点应用领域,并以前瞻性视角探讨人机协同共生的未来图景,明确高职学生在智能时代的角色定位与责任担当。
      人工智能提示词与提示词工程(项目 2)。本项目聚焦与大语言模型高效交互的核心技能培养。通过解析提示词的定义、作用、结构类型及设计原则,系统构建提示词工程框架,帮助读者理解模型能力边界与驱动机制。项目设计校园多场景应用案例库,涵盖学业加速、事务管理、科研创新、心理健康、职业发展等七大领域,通过实战演练培养读者运用提示词驾驭人工智能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  人工智能在多媒体领域的应用(项目 3)。本项目覆盖AI创作技术全流程。通过认识AI图像创作技术(商业海报生成流程、图生图融合技术、车牌/人脸识别及伦理挑战)、探索AI音频创作技术(Suno/Udio平台解析、AI作曲编曲技术)、构建AI视频创作工作流(文生视频/图生视频技术、行业解决方案开发)三大任务,培养多模态内容智能化生产能力。
      人工智能在数字人领域的应用(项目 4)。本项目探索人机交互新形态与产业应用。从数字人技术演进三次跃迁切入,深度解析核心技术架构与产业应用系统。通过腾讯智影与剪映平台对比实践,完整呈现数字主播开发全流程(形象设计、动作捕捉、交互脚本)。项目最终展望教育、客服、媒体等六大应用场景,提出负责任创新与协同治理机制,为数字人产业发展提供实践指南。
      人工智能在程序设计领域的应用(项目 5)。本项目聚焦AI如何变革软件开发流程。将学习AI辅助编程基础技能(智能代码生成优化、低代码/无代码开发、智能代码审查),探索开发AI驱动的编程工具链(自动化测试、跨平台支持、创意数字开发),并了解编程智能体应用前沿实践(语言智能体、多模态交互、云端部署),构建面向未来的软件开发能力体系。
      人工智能在信息检索领域的应用(项目 6)。本项目阐释AI驱动的信息获取革命。从信息检索核心概念与方法论出发,重点剖析人工智能技术演进路径(突破传统局限、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革新)及核心工具框架(含RAG技术架构)。项目通过多模态跨语言检索、AI赋能学术科研检索等前沿场景实践,培养读者在智能时代的信息获取与知识发现能力。
      人工智能在就业创业领域的应用(项目 7)。本项目赋能智能时代职业生态。通过构建智能就业系统(职业画像建模、简历自动生成、人岗智能匹配算法)、开发创业支持工具(市场痛点挖掘、风险评估、元宇宙/绿色AI领域探索)、设计政企校协同孵化体系三大任务,为高技能人才提供从职业规划到创业实践的全链条AI解决方案,助力智能时代职业生态重构。
      人工智能伦理与素养培育(项目 8)。本项目直面AI发展带来的深刻社会影响。通过剖析人工智能的社会价值、机遇与挑战(特别是对职业和生活的影响),构建人工智能伦理与法律协同治理框架(伦理规范、焦点问题、法律应对),最终落脚于智能时代素养的培育(定义、通用原则、公民素养、从业者要求、高技能人才素质),引导读者在拥抱技术变革的同时,坚守人文关怀与伦理底线,共塑智能文明未来。
    本书特色
    本书立足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前沿,紧密结合职业教育特点,构建了独具特色的教学体系,具有以下鲜明特色:
      技术前沿与教学实践深度融合。本书系统梳理人工智能从基础理论到前沿应用的发展脉络,重点解析大语言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数字人等热点技术。通过多个真实应用场景设计,如校园事务管理、科研创新支持等,配合腾讯智影、剪映等主流工具实操指南,让学习者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技术精髓。例如,程序设计模块不仅讲解智能代码生成原理,更引导开发自动化测试系统;信息检索模块将RAG技术与学术科研场景结合,培养信息获取能力。
      四维能力培养体系创新构建。突破传统知识灌输模式,构建“基础认知—核心技能—垂直应用—伦理素养”四维能力模型。从人工智能全景解读出发,逐步深入提示词工程、多媒体创作、数字人开发、智能编程、信息检索等应用领域,最终实现伦理素养的价值闭环。
      产教融合特色鲜明突出。本书设置商业海报智能生成、数字主播开发等企业级任务,开发政企校协同案例库,如AI就业创业孵化体系,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特别注重技术伦理落地,在图像识别、数字人应用等模块嵌入伦理决策训练,培养负责任的创新意识。
      职业能力培养全面系统。针对智能时代就业需求,构建“职业画像建模—智能求职工具—人岗匹配”的就业辅助系统,涵盖简历自动生成、面试模拟等功能。创新引入元宇宙、绿色AI等新兴领域案例,通过商业计划书生成、风险评估等工具,培养把握技术趋势的能力。
      伦理素养全程渗透。本书构建“社会影响分析—伦理规范—法律框架—素养提升”四层治理体系,通过自动驾驶责任认定、AI内容版权等案例,引导思考技术边界。创新提出“公民—从业者—高技能人才”三级素养模型,既培养普通用户的理性认知,也注重专业人员的伦理决策能力,为智能文明发展培育复合型人才。
    本书的编写团队
    本书由周德锋、侯小毛、叶坤燚担任主编,李怀彬、周恒伟、冯馨、曾佳雯担任副主编,全书由周德锋统稿。具体分工如下:项目1、项目2、项目8由周德锋、侯小毛、叶坤燚编写,项目3、项目4由曾佳雯、甘胜界编写,项目5由冯馨编写,项目6、项目7由周恒伟、李怀彬编写,此外陈利萍、尹红健、崔媛、王华兵、邹瑞睿、刘燕玲、杨赞波、陶清华、俎海朵等教师也参与了本书的编写工作。
    本书由黄银秀教授主审,同时也得到了领导、同事的热情帮助和支持,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加之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和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编  者  
    2025年8月
    
    展开

    作者简介

    周德锋,硕士,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国家级裁判员,湖南省计算机专业专家委员会专家,株洲市职业教育特聘专家、高级考评员,湖南省技术能手。从事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工作20年,2006年、2010年参加湖南省计算机操作员职工技能竞赛获第一名,两次授予湖南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多次次指导学生技能竞赛获省一等奖。
  • 样 章 试 读
  • 图 书 评 价 我要评论
华信教育资源网